VTrak M500f是喬鼎資訊(Promise)推出的第一款支援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主機傳輸介面的磁碟陣列,外觀為3U機架式設計,支援15臺第2代Serial ATA(SATA II)硬碟,硬體架構和之前報導過iSCSI介面的VTrak M500i幾乎完全相同,差別僅在於主機傳輸介面不同。由於主機傳輸介面採取模組化可抽換式設計,如果原先購買VTrak M500i的用戶想轉換至光纖通道環境,只需更換主機傳輸介面模組即可,可提供已建置光纖儲域網路(FC SAN)環境的企業,平價、大容量的儲存系統。
少數支援SATA II的FC disk array
VTrak M500f是目前市場上少數支援SATA II硬碟的光纖磁碟陣列,SATA II硬碟的優點除了頻寬是上一代的兩倍(3Gb/s)之外,還支援原生指令集佇列(Native Command Queuing,NCQ)技術,可大幅增加資料存取效能。此外,VTrak M500f還支援企業級WD Raptor萬轉SATA硬碟特有的標記指令集佇列(Tagged Command Queuing,TCQ)技術,根據喬鼎內部的測試,搭載12臺WD Raptor硬碟的環境下,傳輸速率可達到380MB/s,每秒I/O數可達18700次。
我們在測試的VTrak M500f上裝滿15臺WD2500JD硬碟,設定為12臺硬碟組成RAID 5邏輯磁碟、3臺硬碟熱備援的模式,測試平臺主機上安裝Qlogic QLA210 HBA介面卡,透過SANbox Express 1400光纖交換器接連,並以IOmeter進行效能測試。在封包大小1024kB的檔案伺服器模式下,測出230MB/s的最大傳輸速率;在封包大小4kB的即時線上資料交易伺服器模式下(OLTP),每秒I/O數量達到15890次,效能表現和以往測試過的SATA磁碟陣列相差不大,但相較於原廠自行測試的結果有一段差距,主要是因為測試所採用的硬碟轉速僅7200rpm,且不支援NCQ、TCQ等新技術所致。
除了效能之外,VTrak M500f還加入不少提升系統可靠度的技術,像是支援RAID 1E(Enhanced Mirror)與RAID 50等兩種進階磁碟陣列模式,提供更高的硬碟容錯能力與負載平衡機制;PerfectRAID結合預防寫入失敗、讀寫檢查、S.M.A.R.T支援與當機預防等功能,主動降低系統錯誤的發生機率;Predictive Data Migration(PDM)技術則是能偵測出可能會發生的硬碟故障,並將資料轉移至備援硬碟,在故障發生時降低磁碟陣列重建時間,避免重建時發生第2臺硬碟故障,導致無法挽救的情況,以容量1TB的磁碟陣列為例,重建時間可從33小時大幅縮短至7小時。
支援正體中文管理介面
支援正體中文管理介面是VTrak M系列磁碟陣列最大的特色,連線方式十分簡單,先連接序列埠進入終端機管理介面,設定IP位址,透過瀏覽器即可登入Promise Array Manager管理畫面,不僅支援包括正體中文在內的7種語言文字,在機箱狀態、磁碟系統狀態等皆採用圖像顯示,很快就能一目瞭然,許多選項如邏輯磁碟機狀態,設定流程也都盡量加以簡化,將操作管理的複雜度降低許多。
目前SATA II硬碟的容量已達到0.5TB(Hitachi Deskstar 7K500),意味著單臺VTrak M500f就具備7.5TB的儲存空間,十分適合應用於磁碟對磁碟的備份環境,對於不具備FC SAN環境的企業而言,由於內建兩組光纖通道連接埠與圖形管理介面,可以在不需投入太多採購與管理成本的情況下,就能建置兩臺伺服器的高可用性叢集架構。文☉張智鴻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3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