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 | 機房 | 異地備援

日本311浩劫凸顯臺灣異地備援缺陷

若要避免類似日本311震災同等規模災難的衝擊,臺灣異地備援距離需要150至200公里,但多數企業DR距離不足

2011-05-13

| 地震 | 機房 | 異地備援

海外異地備援與委外備援服務興起 成為熱門避災解決方案

企業為拉遠異地備援的距離,可選擇在海外分公司自建異地備援,或租用廠商的委外備援服務

2011-05-13

| 地震 | 機房 | 異地備援

災難衝擊評估報告:臺灣如果發生福島核災等級事件必須淨空半座臺北城

以核1廠和核2廠為中心,若發生日本福島核災等級的事件,疏散範圍達20公里,半座臺北市的市民必須在4小時內撤離,企業機房人員也不例外

2011-05-13

| 地震 | 機房 | 異地備援

災難衝擊評估報告:海嘯對企業機房直接影響低 但恐間接衝擊核電廠

在未來2百年內,臺灣西南方馬尼拉海溝有可能因規模9地震而引發約10公尺高的海嘯,將衝擊東北角、臺南、高屏地區,臺灣墾丁核3廠正處於海嘯衝擊區

2011-05-13

| 地震 | 機房 | 異地備援

災難衝擊評估報告:臺灣地震規模可達8 延長DR距離與強化建物抗震需雙管齊下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鎮研判,臺灣外海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為8.3~8.6,以921地震災情來看,異地備援距離最好達150至200公里

20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