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最後一天,農委會上線了一個令人驚艷的新服務「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這個文謅謅又難記的名稱,卻是政府稽查農地上違規工廠、違法農舍、重金屬污染追蹤的大殺器。

全臺可生產糧食的68萬公頃農地中,只有83.8%有實際生產,多達11萬公頃農地沒有農用,甚至有4萬多公頃的農地違規使用,被用蓋農舍、興建工廠等名實不符的非農業用途。每一筆都能鉅細靡遺的顯示在這個最新出爐的農業的地籍圖資平臺上,想知道你家附近有沒有違章工廠?打開網站,輸入地址就能馬上知道。

不只是違規工廠、不法農舍,甚至是全臺1,041個重金屬超標的農地地點,也一一標記在列。例如有81個土壤「鉛超標」和49個「鎘超標」的高風險農地,多分布在桃園和彰化縣。

注重健康的民眾,任誰都不想住在工廠旁邊,也不想購買來自重金屬超標農地的農作物,將這些資訊公開,第一時間就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也達到第一波示警的效果,後續,政府機關還可以循此資訊來追查或拆除違規工廠與農舍。

我們也專訪到打造這個農業地籍圖資平臺的關鍵推手之一,就是行政院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蕭柊瓊。這個平臺是她去年11月回鍋,接任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後,力推的其中一項成果。(相關報導:農委會實現農業地籍圖資一條龍,4萬公頃農地濫用徹底曝光)

蕭柊瓊上任後,盤點農委會旗下所屬機關才發現,不同機關都有一件高度類似,甚至是相同需求的專案,那就是「農地的地理資訊系統」,也就是農業的地籍圖。蕭柊瓊便出面統整各單位需求,一來整併各單位資源,減少重複開發的成本,也可以打造一個更精準的農地地籍資料平臺。

農委會資訊中心甚至找來國土測繪中心,將全臺68萬公頃農地,每一塊農地都進行完整的圖資資訊校正,從面積大小、範圍、經緯度等,也將這些圖資和農地地號、農戶資料一一對應起來,成為蕭柊瓊口中「一條龍」式農業地籍圖,從農地到農戶資訊一應俱全,這也成了農業單位規畫政策時的「共通資料」。

不只如此,還可以在農業地籍圖上套疊其他圖資,例如航照圖、空拍圖、重金屬污染圖資、水利處水域圖、農地休耕規畫等。就像是Google地圖建置完成後,可以在上面疊上各種類型的圖資,就成了不同的圖資應用服務。而9月底公開的「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只是這個農業地籍圖平臺的其中一項應用成果。有了這項圖資數據後,不只是前述提到的違法工廠稽查,甚至是短中期的農業政策訂定,例如每年農地輪休規畫,或是更長期性的國土規畫,都可以成為農業地籍圖資平臺上的一種應用成果。

有別於過去的政府治理作法,農委會現在更借重資料和數據來輔助政策決策、優化政策作為,甚至未來能用數據來為政策辯護,為何哪些地區要休耕,哪些工廠要拆除,一清二楚,不用擔心遭誤會有任何黑箱作業。

不過,農委會不是唯一開始運用資料治理輔助施政的政府單位,環保署今年6月中,也靠著IoT裝置監測空污數據,再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污染排放時機,才在深夜工廠偷偷展開作業時,出動稽查,當場稽查到6家工廠違規排氣,現場作業員都來不及關機器,就被逮個正著。

臺北市政府則將家暴案件資訊視覺化,建立一個全市家暴地圖,找出全北市12行政區中的家暴潛在高危險熱區,再請村里長提高警覺,或為數不多的社工人員能夠優先巡訪重點區域,來提高家暴防治宣導的效果。臺南市也早就開始善用大數據來對抗登革熱,而臺中市今年剛從交通數據的分析中,找到了優化公車路線調度,和降低事故的關鍵。

這些都是更懂得善用資料的施政新作法,過去政府力推開放資料,儘管越來越多資料公開了,但只有對外提供,政府自己內部對資料的運用深度明顯還不足。歐、美多國已經從開放資料的成果,邁向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資料治理,藉助各種資料、數據,讓政府施政更聚焦,有限的資源更更能花在刀口上,這正是數位政府決策需要有的新思維。(相關報導:資料驅動治理,讓數據說話)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