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環境裡面,很多我們認為是常識的基本行為認知,有很多人並不瞭解,也不會想去搞懂,一旦做錯了,別人還必須要花很多時間來告訴他為何要如此,但他下次還是有可能會做錯,從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的階段,需要一段時間,而要養成任何的小技能,通常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

以系統管理而言,曾接觸Linux作業系統的人,必定會被告誡不要擅自使用「rm -rf」,因為會刪除指定路徑中的所有檔案,而在Windows作業系統的圖形管理介面當中,針對使用者要刪除本機電腦大量檔案的動作,會跳出警告視窗,要求使用者再次確認是否繼續(但如果是刪除NAS上的大量檔案,可能就不會有類似的提示),因此,想要降低不小心誤刪檔案的可能性,系統若能提供類似這樣的確認機制,就會多一些機會讓你思考是否要這麼做。(rm若搭配-i的參數,就能在刪除檔案之前,多一道提示用戶確認的步驟)。

在電子郵件的寄送上,Gmail近年來添加了30秒內的「取消傳送」,可將不慎寄出的信件收回,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功能,在微軟的Exchange郵件伺服器系統,以及Outlook收信程式當中,也都提供傳送之後回收或取代電子郵件訊息的功能。當前流行的即時通訊應用裡面,也有許多App陸續開始提供收回已發訊息的機制,像是LINE(回收24小時內訊息)、Skype(回收1小時內訊息)。

若是談到資料備份還原、系統的高可用性(HA)、檔案同步,現有的各種保護機制更是不勝枚舉,從作業系統到應用程式,從單機的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到伺服器、虛擬化、雲端服務,可說是應有盡有。在這些平臺剛開始崛起時,連帶的資料與系統保護措施,往往也跟著萌芽,造就了豐富的產品與廠牌選擇。

不過,這些機制如果要奏效,事前仍需要知道它們具備的特性,有的要手動啟用相關功能,才能得到保障,有的則存在著使用時效的限制,若未及時取下、復原,最後終究還是回天乏術。

無論如何,小心駛得萬年船,「凡事謹言慎行」雖然是老掉牙的教條規訓,卻是最言簡意賅的方式。每個會影響他人的舉動,我們都必須要謹慎看待,找出當下最適合採行的作法。因為,科技雖然帶來許多效率的提升,但往往大多數人把方便當隨便,而導致個人或企業的信譽受損,像是:不小心刪錯檔案,而丟失大量資料;或者是與顧客溝通該以面對面的方式或電話進行溝通,卻認為只須透過電子郵件與手機簡訊等書面方式進行,而讓對方覺得不受尊重。

雖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諸如此類的低級錯誤,一直出現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裡面,像是產品標錯價格、誤植字詞、寫出骯髒的程式碼等等。

另一方面,若從市場需求來看,這些人為造成的問題,或許也都是另類的商機,因為我們已經越來越沒有時間和心力,去向這些人員爭論與解釋何謂正確的行為,或許就像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資訊長陳仁偉所言,要做好DevOps安全,終極的目標是要由架構層面進行「防呆」。如此一來,讓相關人等連觸犯錯誤的機會都沒有,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談論至此,探討如何防呆,在當前這樣困頓的工作環境當中,的確比較務實,不過,我們又要為此付出多大代價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