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許多城市進入封城或封閉式管理的狀態,當地工廠停產、停工,雖然2月10日號稱全面復工,但人員活動、交通運輸、產能均未完全恢復,後續造成交叉感染、大規模感染的風險仍高,除了掌握疫情的最新發展,設法應變,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企業營運的韌性(resilience),為此我們特地製作了《武漢肺炎長期抗疫怎麼做?》的封面故事,從企業持續營運(Business Continuity)的角度,探討公司如何在IT做好相關的整備。
世事多變,各種風險的來臨,可能猝不及防,不一定能夠事先預料到,因此,我們經常聽到「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籠子裡」,透過這樣的俗語,提醒自己平時就要記得分散風險、留一條後路,而對於企業而言,當然應該更重視這樣的狀況,以免讓營運陷入危機,在業務的層面,每家公司本身都有其發展的策略布局,而身為IT人員能幫公司預想的層面,主要是針對資訊系統、網路、應用程式等層面,提供確保與維持可用性(Availability)的方法,簡而言之,這會涉及持續營運管理(BCM)、持續營運計畫(BCP),以及災難復原計畫(DRP)的設計與執行。
關於這些議題的探討,業界早已提出許多參考作法,不過,仍有許多企業至今仍未積極投入,當危機真正出現在眼前之際,甚至因此受害,才意識到進行相關工作的必要性,然而,等到「風頭」過去了,企業整體狀態開始恢復至正常之後,先前急如星火推動持續營運的各種機制,後續很有可能又被擱置,因為「趕快賺錢比較重要」,至於下次若遇到相同或其他類型的事故,因為企業本身沒有徹底記取教訓,對於必要的改革措施抱持著消極態度,屆時來不及做好準備的企業真能平安過關?沒人能擔保。
為了避免這樣不設防的狀況重複上演,企業勢必要採取更多足以自保的行動,然而,實務上該如何進行?我們在這次的封面故事當中,介紹了兩家臺灣企業的執行方式與推動過程,同時,也整理臺灣與新加坡政府的企業防疫指引,希望在這場不知道盡頭的肺炎疫情當中,不僅協助企業度過眼前的營運難關,也能強化自身的「體質」,未來若遇上各種已知或未知風險,也不致於完全束手無策,而是在緩解部分危機的當下,爭取到更多後續應變的整備時間,盡可能地保留既有資源,使企業能夠有更大機會支撐到災情、疫情開始減緩的時候,而不是將所有人力、時間花在應變的工作上。
對於武漢肺炎疫情產生的衝擊,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在謹慎小心之餘,如何在當前這種充滿許多實體限制的環境下,抑制疫情爆發的規模,以及其他衍生的問題,均是當務之急,我們近期也將持續報導臺灣的政府和企業的創新作法。
以本期而言,我們將會揭露成大醫院如何縮短檢疫流程的作法。他們運用的方式,包括:院內設有一目了然的戰情資訊看板、檢疫站搭配平板電腦讓出入者自行填寫檢疫表格,以及用AI輔助判讀胸腔X光片,使原先需要兩小時的檢疫流程,縮短為30分鐘以內。而這樣的突破,也讓國人在人心惶惶的此刻,就能享受到這些先進技術帶來的好處,不致於為此耗費許多時間,節省寶貴的醫療人力資源。
危機也是轉機,轉危為安是眾人的期盼,許多工作者在此時均抱持著使命必達的心情,然而,我們都在跟時間賽跑,很多決策只要早一點施行,流程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很可能就不致於產生令人後悔的結果,但這些能力的儲備、對於技術的熟稔,都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成的,因此,企業對於BCM的實施或其他的技術創新,是否應該更積極一點?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