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熱映,佳評如潮,重新帶動了疫後觀影人氣,從5月底上映到本期週刊截稿這天,全球票房已來到12.88億美元,除了故事情節與拍攝難度高的空中訓練與戰鬥場景,片中提到主角面臨的職涯危機,不由得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技術孰輕孰重的關係。
關於此項議題的探討,其實不只是現在這部電影才提到,2005年上映的《機戰未來(Stealth)》也有類似命題,不僅呈現飛行員空戰技能的必要性,也提及無人機取代飛行員的可能性,但捍衛戰士續集則改用國家想要發展無人機作為劇情轉折,後續又出現須仰賴飛行員完成特殊任務的狀況,而將後續故事的情節聚焦在戰技的磨練與實踐。
該多花心力發展新技術,還是維持以人為本的既有步調?企業日常營運過程也經常面臨這樣的方向選擇。我們想要節省更多開支,因此,會積極發展各種技術,減少人力依賴,然而,各種可提升效率的技術創新雖然的確減輕一些負擔,時至今日,終究無法徹底取代「人」的角色。舉例來說,從生產、製造、銷售到服務,我們或許已經能夠運用部分自動化處理機制,將制式工作交由不感到厭煩、無情緒的機器來執行,但仍有許多環節必須仰賴人員從旁銜接、審視、控制,以及因應各種例外狀況。
當然,人是血肉之軀,會感到疲倦,對於傳染病的抵抗力、極端環境的適應力,也很有限,在很多狀況下,如果能有器械輔助,人的能力就得以延伸、擴展,使其靈巧的心智能夠針對許多事情的變化,找出其他的解決方法。而各種技術再強大,其能耐同樣受限於先天的設計,若出現意外狀況,若無人力介入,往往不能敏捷應變。
以電影中的情節而言,飛行員若要發揮戰技,需克服過程中產生的龐大重力負荷,這不只是需要合適裝備,本身也要有強健體魄,並經歷扎實訓練,才能勝任。在空中面臨各式戰況的變化下,飛行員如要精確對準目標投彈,時至今日也不如大家想像容易實現;另外,為了達成任務,我們不僅要熟悉手上的武器裝備,有時也會發生一些意外而用到舊裝備,若無經驗與彈性應變能力,將會無法解決突然出現的危機而導致失敗。
關於人與技術的探討,在武俠小說與動漫當中也經常出現,讀者不只是著迷於許多神奇武功、超能力、兵器的厲害之處,更令大家回味再三的部分,往往是身負這些絕學與器具的人,如何發揮成效,凝聚眾人,改變時局甚至創造時局。
這些故事裡面,我們常會看到當中的人物憑藉自身的武功、智謀、甚至所謂的運氣,而得以勝過實力可能比自己強大很多倍的對手。當然,我們也看到許多角色即便佔盡優勢,掌握了關鍵,最終仍因未妥善運用,出現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等狀況而敗下陣來。
回歸現實,人依舊是成就許多事情的關鍵,若有技術,需要人去運用,若無技術,更需要人去補救,誠如「人對了,事就對了」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對的人並不會無端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或許只能設法營造合適的環境,培育可造之材、幫助大家成長,積極發掘、吸引這樣的人與我們工作。
時代不斷變化,人心也是,歷經兩年來的疫情洗禮,許多企業固然體認到數位轉型的必要與迫切性,然而,長期發展而成的全球與區域職場文化、工作方式,也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如何重新吸引人才共同努力、留下對組織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人才,持續而穩定地推動各種工作,都將成為企業能否在商場上致勝的關鍵。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