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蘋果電腦宣布將捨棄一直愛用的Power PC處理器,改與英特爾合作,未來全系列的蘋果電腦都會採用x86處理器,一下子就拉抬英特爾的聲勢,也強化了x86處理器的勢力。

值此同時,x86處理器在伺服器的應用也不斷尋求突破。AMD與微軟力促x86-64,讓x86平臺得以延伸到64位元運算;同時,IBM及Unisys也將大家認為只能稱之為PC伺服器的x86伺服器,一舉推上高階伺服器的領域,足以與RISC一派的高階伺服器一較高下。

本期封面故事──「Wintel站上高階伺服器的舞臺」(請見第34頁),為了要揭開x86高階伺服器的神秘面紗,我們與大臺北寬頻合作,在他們的機房實機測試IBM送測的高階x86伺服器代表作──IBM x366。此次由技術編輯劉人豪,與大臺北寬頻技術經理傅冠彰及資訊部同仁們共同合作,在為期1個月的時間內,他們一起建置IBM x366四路Xeon伺服器,測試多種應用程式及IBM Director系統管理軟體。

IBM x366不論從硬體設計、軟體設計,以至效能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不過,IBM x366的價格卻令人不敢領教,傅冠彰表示,這臺配備頂級的IBM x366的價格,就夠大臺北寬頻買半打的HP DL380 G4雙Xeon伺服器。

雖然價格居高不下,不過對於必須延用Windows應用程式,而又需要效能強大的伺服器的企業而言,高階x86伺服器顯然是個不錯的出路。

備份新興技術
本期專題報導介紹新興的備份技術趨勢──合成備份(請見第54頁),自2003年就開始有廠商在討論這項新型的備份觀念,而今年越來越多備份軟體都支援這個功能。

合成備份的意思如字義上所言,是將數個備份合成起來,最終的目的是縮短還原的時間,也就是縮短系統停機的時間,降低對企業正常營運所造成的衝擊(這才是資料保護的最大意義)。

般備份工作都是採取「全備份」搭配「增量備份」或「差異備份」的策略,在每個備份周期的一開始先執行一次「全備份」,例如周日執行全備份,之後每天執行差異備份,然而若要回復周四的狀態,則必須將1份全備份與4份差異備份累加起來。而合成備份技術則會自動在備份周期期間,自動結合幾個時間點的全備份,例如若設定周二自動合成全備份,一旦要回復至周四的狀態,則只要1份周二自動合成的全備份,再加上2份差異備份,因此還原所需時間自然會比較短。

合成備份可說是藉由自動化機制,自動製作全備份,既不加重人員的工作負擔,又可以縮短還原的時間,因而許多新版備份軟體都增加這項功能,即將成為備份軟體的必備功能。

e-learning輔助訓練機師
在CIO Talk單元中,復興航空資訊經理陳元與我們分享如何透過數位學習來強化飛機駕駛的日常訓練。數位學習突破時空限制的特性,剛好能解決機師們難以協調飛行任務執勤與上課時間地點的困難。有一次機場跑道過於濕滑,由於可以藉由調整降落點來解決這個問題,復興航空立即製作改變降落方式的課程,讓機師在起飛前透過數位學習平臺學習這一次降落的因應措施演練,最後順利解決了問題。要能做到如此流程,也歸功於復興航空將機師報到系統與數位學習平臺整合,機師一報到既可了解這次飛行的注意事項,也不會漏掉重要的資訊。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