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來說,日本是一個多禮、怕失禮的社會。這樣的特質具體而微地在日本大街小巷的商店呈現,你在日本幾乎找不到不能帶個人包包入內的店家,出入口的設計多是以動線的流暢為主,而不是方便店員的監視控管。
我在日本遇到的第一個例外,是日本的百元商店。日圓100元相當於臺幣30塊,如果再依兩地的收入與物價水平作調整,日本人購買這些商品,大概相當於我們買十塊錢東西時的感覺。百元商店的出現,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下的產物,會上這些商店購物的日本民眾,自然是以經濟狀況處於較為劣勢的民眾為主。
在這樣的百元商店裡,每個貨架的下緣都用斗大的粗黑字體警示:「便衣巡邏員巡視中,偷竊將移送警局」云云。
看到這樣的警告標語,我內心不免有些感慨。銀座大街上價格以百萬元計的精品不設防地讓你挑、讓你選,百元商店的廉價商店卻得防顧客如防竊賊。
我們這種市井小民在潛意義裡都不免有個想像:窮人雖然沒有錢,但是人品更高尚。很多八點檔連續劇或是通俗文化製品,不就正是在滿足我們對這樣想像的渴望?
日本百元商店的作法,就不得不讓我們自問一個問題:窮人果真偷竊的可能性比較高嗎?因為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偷東西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個合理的推論。但是當我仔細思考,又覺得這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在日本的百元商店偷竊,實在是一件不符合經濟理性的行為。試想,如果我要偷東西,何不選在戒備較不森嚴,每出手偷一次投資報酬率也比較高的商店,卻要去選冒大風險報酬卻很低的百元商店呢?換句話說,平常在哪購物,並不表示就得在那裡偷東西,兩者是可以切割的。
所以,我們其實可以作這樣的假設:百元商店的失竊率其實沒有比較高,只是它和高價商店對於防竊的態度不同而已。日本的百元商店,為何甘冒日本人「不失禮」的大不諱,用如此大剌剌的防竊措施來對待顧客?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就日本來說,這樣的商品單價實在低到不能再低了,不能再承擔任何的額外損失,這樣的威嚇實在是不得不然的舉措。其二,顧客就算感覺被冒犯,心裡不暢快,也找不到其他更便宜的地方可以購物,被當成准小偷對待算是買便宜貨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於賣單價較高商品的店家來說,其實也是相同的經濟理性邏輯:東西被偷其實並非不可能,而是被偷的代價還有可能從毛利較高的產品銷售中彌補回來。選擇在貨架下緣貼上「錄影監視中」?那恐怕就得眼見客戶湧向百元商店了。
曾經有學生問我,為何臺灣可以出現許多像是十元五金、五十元襯衫、以及百元手錶這些和臺灣的經濟與消費水平不相稱的商品?我的解答是,臺灣是一個地下(非正式)經濟盛行的地方,地下經濟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交易所必須承擔的「制度成本」極低,所以商品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出售。但也正因為如此,可也就別抱怨臺灣市容醜陋、三不五時爆發黑心產品事件或是不注重服務。
維持好的制度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日本來說,是偏高的物價;臺灣經常便宜行事的市場交易風格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不那麼直接,所以我們經常沒有察覺。逛日本的百元商店有那麼一點點不快,有點不像是在日本?這就是制度破壞的代價啊!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9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