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生存的世界,逐步邁入幾乎人人皆用E-mail表情達意的年代,影壇卻十分懷舊地吹起了手信風,且主題都圍繞著寄不到的信──繼2008年《海角七號》那堆拖了五十年才找到收件人的情書,事隔兩年,好萊塢又推出寄信人痴等五十年才盼到回音的《給茱麗葉的信》(Letters to Juliet)。
《給茱麗葉的信》描述任職於雜誌社的蘇菲與廚師未婚夫維特來到莎翁筆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有「愛之都」之稱的義大利古城維洛納。維特正忙著籌開夢想中的餐廳,光顧著找食材而冷落了蘇菲。蘇菲只好隻身造訪當地名勝「茱麗葉故居」,赫見許多不同背景的女人,千里迢迢來送信給茱麗葉,傾訴失戀之苦及對愛情的渴望。更驚人的是有一群自稱「茱麗葉祕書」的女志工,專以茱麗葉的名義逐封回信。那一面貼滿信的石牆上,蘇菲挖出一只塵封半世紀、署名克蕾兒的古老信箋。克蕾兒15歲時,與義大利青年羅倫佐相戀,卻因父母反對而分離。蘇菲被克蕾兒的故事深深打動,親自提筆回覆,不料已經身為人祖母的克蕾兒,竟在收到蘇菲回信後,由孫子查理陪同,重返維洛納尋覓失散多年的愛人。
特別提起這部電影,重點當然不在於克蕾兒有沒有找到羅倫佐(答案是有的),或者女主角蘇菲究竟花落誰家(她後來甩了維特、跟查理在一起),而是影片中提到的「茱麗葉祕書」(Juliet’s Secretary),原來真有其事:遠從1930年起,「維洛納的茱麗葉」已收過來自各國的數萬封信件,由當地「茱麗葉俱樂部」志工專責處理,甚至還請通曉外語的翻譯員協助。一個類似「許願池」的愛情紀念景點,居然有人願意付出時間心力關照每一位送信人的需求,且每位志工擅長的諮商範疇都不同,真是專業又貼心。
儘管沒去過維洛納,我們可能卻都有「寫信給茱麗葉」的經驗──活在網路資訊爆炸的廿一世紀,我們不也常造訪資訊/知識的平臺,拋出種種疑難雜症,開放各路好漢熱心提供偏方,期盼藉由Web 2.0環境的群策群力,替我們排憂解惑?
然而,問題來了:眾多門道不同的解答,哪一帖是出自名醫之手、哪一帖又來自蒙古大夫,我們該如何判斷?「知識平臺」供應的知識是正貨,還是騙死人不償命的黑心產品?真假難辨的網路世界,不乏廣告廠商、置入性行銷者,甚至居心叵測的惡人,使用者不可不慎!
站在服務創新的角度,透過網路資訊自由交換,打造你問我答的平臺,用最低成本蒐集到最多的答案,無疑是個絕妙的點子。但一個好點子能否永續經營、締造長遠價值,在在考驗經營者的用心。以維基百科為例,平臺成立之初,曾遭大英百科編輯群為首的學院派人士撻伐,批評維基資訊未經考據、參考價值可議。但在大英百科點出維基百科有多處錯漏、不似大英百科只有寥寥幾處的同時,維基百科的錯誤已在第一時間修正,而大英百科錯誤仍在。為了樹立公信,維基百科審慎評估資料的準確性,並詳列人名、出處以供查證,儼然旗下亦有一群全心投入的「茱麗葉秘書」,逐步建構起一面萬人倚重、不容輕易撼動的維洛納石牆。
反觀某些網路業者為了擴充產品數而拋出的知識交流服務,並未指派專人管理,一切問答皆由網友自行發表、自行評分,該相信誰、不相信誰,端賴使用者自行判斷。表面上符合Web 2.0精神,內容品質卻有待商榷。因此,業者推出創新應用之際,應認真看待每一項服務,以長久經營為前提,讓每位「寫信給茱麗葉」的使用者,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