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電子商務的普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網路上買東西。網路上的商品要到達我們手上,必須經過「物流」運送。物流行業是很複雜的,貨品從供應者手中,來到集貨倉庫,再從集貨倉庫分類送到區域倉庫,再上配送車運到收貨者手上,這中間有許多容易出錯的地方。於是國際物流業者都使用衛星、電腦搭配條碼掃描,讓送貨者與取貨員可以輕易地找到目標地點。但是每種物品的尺寸不一,該如何有效率地解決計價、裝箱還有紙箱訂購等問題?聽說日本的黑貓宅急便最早想出的辦法就是,乾脆規定只有幾種尺寸的箱子,寄貨人很容易就可以拿接近需要的尺寸容量的箱子,而且收送貨計算費用也可以當場迅速算出。
我們郵局的白鴿便利箱,也是很有名的,因為尺寸固定,而且購買箱子的時候運費含紙箱的費用,間接地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物流運作。售貨的一方不必籌措適合的箱子,每只箱子到郵局秤重算錢,一開始就知道費用多少,買賣雙方都很清楚,於是人與人的溝通簡單了,至於複雜的運送倉儲等過程,就留給專業的一方來處理。
最近一個長輩在中國的工廠,因為調薪的關係導致工人流動率增加,每新進一批工人,都要訓練一段時間才有辦法勝任工作,這讓幹部們非常頭痛。我跟他們討論不到10分鐘就被打敗了,因為「教育訓練手冊不但厚,而且看不懂!」幹部們說:「那是寫給來檢查的客戶看的,產線上真正的作業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接下來馬上就發現,師傅帶徒弟是一個知識遞減的過程,師父會100、徒弟只學到70,更別說徒孫了。這麼複雜的管理,難怪大家都說美國人創新,日本人研發,臺灣人製造,我們似乎是把80%的力量都消耗在複雜上面了。於是我提出老方法:是否可以用IT引進workflow等系統來解決呢?答案是:有系統,但是不知道該怎樣做。原因是主管們還是把work flow的單一步驟塞了很多資訊進去,看了仍然是一頭霧水。我想起以前在寫<Step by Step學PowerPoint>專欄的時候,常常會認為「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還要拆那麼多步驟呢?」現在我才理解,隔行如隔山,專家會誤事,誤的就是「介面簡化」這件事。主管們認為:「已經很簡單了!」實際上仍然太難,尤其是對新進員工而言。
德國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他翻譯德文版《聖經》,每完成一篇,必定請街上的平民老百姓看過,或者念給他們聽,如果不懂就重寫。他也把這種態度用在撰寫教育書籍上,於是他的宗教改革成功了,因為大家知道他在說什麼,傳達什麼。可是我們當前的專家與主管,缺乏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沒有把流程拆解到最簡單,所以即使是IT也沒有辦法幫上忙!
於是我們跟主管嘗試把事情變簡單,雖然步驟很多,但是每個步驟都簡化,讓員工看過確認懂了之後才定案。聽說一個月之後,新進人員來了按照電腦的workflow就能上手,該做什麼、要檢查哪裡都有紅圈標出來,效率反而高很多,品質也改善了。解決的方式就是不要做得那麼複雜。我看過電視節目介紹某位賣蚵仔煎的老板本來生意不好,後來認為「重要的是吃出味道」,所以把價格從50元降到35元,少一顆蛋,少幾個蚵仔,面積小一點,但是把「味道做出來」,馬上從每天賣不到10盤跳升到200盤以上。消費者從看到商品到下決心購買可能不到1秒鐘,太過複雜的產品是無法短時間內被理解的。
每個老板都會說,不要做me too要做差異化,但是做差異化有幾個人活下來?想簡單一些,問題除了是價格,可能還有服務以及供應鏈等因素。同樣的,明明是跨國併購,有很多公司虧損,但也有人賺錢,為什麼呢?想簡單一些,企業的成敗都是人,留住對的人,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可是我們會選擇複雜的事情,強行介入,或者每件事情都要插手,結果造成更糟的狀況,一加一不但小於一,甚至還是負數。
了解企業或是我們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最重要的,從核心競爭力出發,就比較能制訂出合適的策略,這樣子事情就能很簡單。可是如果我們要比聰明的方式,認為自己做了一個高招,反而馬上就會中箭落馬,商場與官場上,甚至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只有「聰明反被聰明誤」,事情想多一些是好的,但是需要能收斂,無法收斂或把團隊弄得一頭霧水的就是玩弄小聰明。想清楚我們要面對的是專家還是一般人,是專家,那麼一定限度的複雜是可以的;是一般人,那就要簡單、再簡單。顯微鏡發明者列文虎克一生只專心磨鏡片,他的正職是大樓警衛,他希望能把工作簡化,以專心製作鏡片。他常常說,不要把事情弄那麼複雜,要能收斂到簡單就可以成功,能做到純粹的境界就可以不朽。如果我們還是在使勁把案子、產品或者生意模式往複雜的方向推,忘了用簡單的方式解決掉80%的難題,讓自己可以全心全意集中在剩下的20%上,有辦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2-02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