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反對只要公司出了問題就抓人出來槍斃(處罰)的做法,因為公司是一個團隊,出問題必然是整個團隊運作的流程或系統出了問題,不會單單是一個人的錯。當然,我們也常常會把部門犯的錯誤指向部門主管,可是犯錯頻率的高低與部門的工作量可能是有個比例關係的,把人抓出來槍斃(處罰)並不會降低犯錯的數量與頻率,因為在流程系統未改善的情況下,下次肯定還會犯錯。這個道理講起來大家都懂,可是大部分的公司都還是在做這種事情。
我常常跟面對這種問題的經營者講LKK的歷史故事。古代許多國家之所以滅亡,並不是被別人攻破的,而是自己先砍了人才所導致。秦始皇進攻趙國,被李牧擋住並吃了敗仗。於是他們賄賂趙王周邊的臣子,說李牧要反叛,趙王還真相信並把李牧殺了,沒多久趙國就被攻破亡國了。南唐後主李煜面對趙匡胤的反間計,竟然把將軍殺了,沒多久國家也就滅亡了。還有明朝的崇禎皇帝,把能抗清的將領袁崇煥以叛國罪殺了,國家沒有能打仗的人,很快就滅亡了。難道說這些國王都很笨嗎?並不會,而是周圍的人都說:「那個人該殺!」
公司經營與古代國家滅亡有什麼關係?其中的三大要素在於「遠見」,「信任」與「利害關係」。經營公司我們會說要有願景,相當於國家政策是否有遠見;經營團隊必須要有遠見,團隊要能任用拔擢人才。公司的經營團隊彼此要有信任關係;歷史告訴我們,不是最優秀最菁英的團隊可以勝出,而是最團結目標一致的團隊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破。「利害關係」是最弔詭的一件事情,不是「話講得比較大聲」,「攻擊性比較強」或者「講得頭頭是道」的人才是公司需要的人才,我們必須要認真去看每個人的「功勞」;古時候打仗跟現在公司經營差不多,不能紙上談兵。那些亡國的皇帝,沒注意到周邊這些人只顧自己的利益,也不懂外頭打仗的狀況,殺了百口莫辯的功臣,這樣是糊塗嗎?還是說我們每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同樣被蒙蔽?
所以當出問題的時候,經營團隊要先聚焦於解決問題,而高階主管則需要更多一層去體認利害關係。就像古時候打仗,勝負是生死的大事。既然打仗有勝有負,就像公司裡面事情做越多,責任越大的人犯的錯可能也會多,當然有可能背後被插的箭也是最多。如果我們放任大家互相批判,而不是讓有經驗有功勞的人來發言,很多言論就會指向個人,也會越來越情緒化。回到剛才我們提到的,很不幸地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如此,放任同仁任意放箭,代價就是經營團隊的信任瓦解。
「利害地圖」
抓出犯錯的人,需要符合公平原則。在公司有規則與作業流程的情況下,都符合流程規範還出問題,那麼出錯的就是流程而不是人;如果沒有流程,那就需要從制定流程著手改善,出錯的也不是人。我們需要對於人性有基本的認知:「沒有人愛犯錯與故意犯錯」,如果一個人犯錯連連,必須要先了解是否因為職責上下游沒處理好或訓練不足所造成?甚至這流程是否「冗餘」或「過度複雜」?「自己犯的錯自己收」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前企業面對的難題很多都是新問題,我們必須要透過「zoom in」、「zoom out」的角度反覆看這些問題,除了不槍斃個人之外,還要嘗試找出有能力的人來幫忙解決。保持沉默不見得是好的,需要主動與出錯的人談,團隊對於問題的沉默比起槍斃個人來說,只是死得比較慢的精神扼殺而已。
「利害地圖」是最近比較新的管理想法,不管是員工還是主管,彼此都需要透過討論,了解公司內部的狀況。內部有人胡亂發言亂射箭的公司並不好,久了人才肯定會流失;內部出奇安靜也不好,肯定暗潮洶湧,一旦爆發公司就會受到打擊。掌握實際狀況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心裡面有「利害地圖」,就比較能在聽到各種意見時,給予攻擊性強的人指導,並且協助被抓出來槍斃的人解決問題。
我們都聽過商鞅變法,事實上在商鞅變法的同一時間,秦國的鄰居韓國也有個申不害在變法。可是到後來為什麼變法讓秦國強盛,卻讓韓國衰弱?學者說,因為韓國的變法重「術」,也就是重視控制與管理大臣與人民;秦國的變法重「法」,要富國強兵,把所有人的利害都搭在國家強盛這個路線上。當我們要解決出問題的流程時,也需要思考我們的方式是「術」還是「法」?研發進度不好,我們用術的話,就是叫RD打卡、開會、寫報告或提改進方案,這就是鼓勵團隊精神,以功勞論賞。但到後來我們會發現,績效不是用擰毛巾的方法擠出來的,用術只是拿來對付C級員工的方式,對於A或B級員工得要用法來激發潛能,用賞來建立信任。
當員工出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我們又可以訓練員工,而且也找到了可以改善的空間,更可以讓同仁從失敗中學習改善調整心態,贏得團隊更多的信任與士氣。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2-02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