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鴻海宣布將推出定價一千美元的60吋液晶電視,震撼業界。三星為了迎戰蘋果的iPhone 5,則是發布了Samsung Galaxy Note 2,5.5吋的螢幕比前一個世代小增0.2吋。
這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企業產品策略,卻意味著2012將是科技產業一個重要的轉折年。
大尺寸電視很久以前就有了,多年前我還親眼見過一百吋的電視,足足就是一面牆的大小。這百吋電視當年定價5百萬日圓,當然是宣示性意味大於實質銷售收益。但是我們也可以倒過來想,如果百吋電視也是一千美元,我們會真的搬一臺回家嗎?慾望或許是有的,但是技術上並不可行。
在臺灣,有多少人家中的客廳,擺得下百吋電視?億萬豪宅或許可以,但是尋常百姓家,它終究會是個無法處置的龐然巨物。
過去數十年間,隨著家庭所得提升,科技產品的價格只跌不升,電視越換越大臺,被視為是生活品質提升、財富與地位升級的重要象徵。手機的發展比較複雜,一開始的黑金剛體積碩大無朋,功能卻非常簡單,僅能通話而已。後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精進,手機的尺寸才跟著縮了下來。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手機的理想規格又開始翻轉──要享用高畫質的影音娛樂,玩複雜多變的手機遊戲,太小的螢幕自然很難盡興。
電視和手機的天頂都不是技術問題。電視的天頂是客廳的深淺,手機的天頂則是手掌與口袋的大小。對於多數中產階級家庭的客廳來說,六十吋電視已是展現影音震撼力的極致,再大就是壓迫而非氣勢了。手機要再大上兩倍一點困難也沒有(三星的十吋平板也能通話),只是講起話來鐵定喜感遠大於優雅。
今年以降的電視與手機產品,恐將再難以加大產品尺寸作為吸引消費者的賣點了,六十吋的電視與六吋左右的手機將是最後一波。將某個吸引消費者的賣點耗盡,對科技產業來說也並非第一次。微軟獨步作業系統軟體的三十多年間,產品演進的核心精神就是持續不斷地複雜化與多樣化產品功能,但是這樣的招數在過去幾年間已顯得捉襟見肘,消費者對這樣的功能進化不但毫無期待,有時還會抱怨被微軟「強迫升級」。消費者對開放性、連結性、以及美觀的需求逐步凌駕純粹的功能性考量。
電視如果不靠尺寸,要拿什麼作為勾引消費者的賣點呢?以連結性為重點的網路電視或許可以及時接棒。但是這樣的電視,如何連結,以及連結了什麼樣的內容,似乎都不是原本面板或電視機製造業者的專長,而這也是蘋果一旦做起電視來,實力必然不可小覷的原因──軟硬體整合正是蘋果所擅長的。
手機市場比較複雜,手機再往上長,就接合了平板電腦市場,而且螢幕的大小,一直以來也不是手機演化競爭的唯一方向。但也正因如此,未來手機的發展,要比電視來得更撲朔迷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4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