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能力似乎已經是決定職場升遷的關鍵了,更別說各種商品的包裝和廣告,都一再顯示著「有效」的語言是產品能否大紅大紫的關鍵。熱銷的商品,除了賣相之外,就是我們所謂的訴求,訴求正確了,消費者就會掏腰包,所以我們以為會說話就等於會成功。然而,我們並不知道許多成功的企業經理人,並不喜歡很會說話的部屬,就好像許多超級業務員的話術並不是嘰哩呱啦地一直疲勞轟炸一樣,言語的「效率」也是「務實」的一部分。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縱橫家」的門派,這些人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往往一個人就可以說服國王或重臣,從而引發或避免戰爭,當然也幫自己爭取到榮華富貴。「縱橫家」跟擅長雄辯的「名家」不同,縱橫家憑藉的不是雄辯,而是訴求對方的「利害關係」,透過分析國際局勢、人物個性,縱橫家往往以簡要的言詞或故事,就完成了任務。
兩千年來,我們把好口才與滔滔不絕畫上等號,沒有注意到,一字一句的分量的差別。名家的代表公孫龍,以最有名的白馬非馬論辯倒了所有人,可是他沒有產生價值,只造成了混淆。沒有足夠的事實基礎,儘管我們從名詞上怎樣轉來轉去,最後也只是浪費時間。
小A剛到一家公司上班,參加部門會議,他發現會議桌的兩側,坐著研發部門不同專長的兩批人,整個會議過程中,這邊說問題應該這樣子解,那邊說問題應該那樣子處理,過了一小時,沒有人有辦法說誰對誰錯。研發主管也不知道該如何決定,於是他點名倒楣的小A,「我看你都沒說話,發表一點意見好嗎?」小A不知道該說什麼,想了一下,他說:「這樣聽起來也沒有辦法決定誰對誰錯,或者誰的辦法比較好,我們是不是做個實驗就知道了?」是的,很多事情講再多都沒用,做個實驗,一翻兩瞪眼,這才算是務實。
生活在步調焦躁的社會,我們自己可能平常很清醒,但難免也會陷入爭面子搶話尾的情況,本來好好討論,決定實驗的步驟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如果把面子放進去,事情就複雜了,焦點也模糊了。有些時候轉移成為下屬是否該聽上司命令的問題,有些時候則變成了爭辯「如何」的問題。我們有沒有想過《格列佛遊記》裡面,小人國為什麼要彼此打仗?因為他們在爭辯「如何」吃水煮蛋,是該從尖尖的那端敲碎呢?還是該從圓圓的那端敲碎呢?這事情重不重要?既然不重要,為什麼要討論呢?可能就是有一方放不下「立場」、「面子」或「威信」的心結,也就忘了解決問題,創造團隊共同利益才是重點。
從最近公布的Google熱門關鍵字中,我們發現臺灣人最愛的就是「八卦」,如果平常講講也就罷了,帶到工作場合,就顯得很不專業,而且沒有產值。主管八卦,會讓底下人浮躁,一點小事就傳來傳去,造成很多困擾。部屬八卦,團隊容易分成小群體,資源就因此重複配置浪費了。職位越高,講話就要越有效率,訴求要更明確、有重點,而且要避免「好惡」的表達,否則很容易讓底下的人投其所好,嚴重錯置與浪費了資源。
悲觀的人會發現事情都往負面發展。心情可以悲觀,可是言語上還是要積極正面,否則溝通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提升士氣,反而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要以為「哀兵必勝」,跟同仁講說我們已經狀況如何不好,公司付不出薪水,還能期待同仁拿出幹勁來拚命嗎?「那你難道要我說謊嗎?」身為高階幹部的朋友,因為最近公司營運狀況差,他老實地跟大家講公司快不行了,結果沒有員工願意共體時艱,大家都在找工作。「你可以選擇安靜一點,少講一點,不要講一些別人『承擔不了』的事情」,他的上司無奈地說。
然而,為了團隊利益,有些話是必須要說的。對於同仁工作表現的要求就必須講出來,無可避免地,對方可能生氣,也有可能彼此陷入尷尬的情況。但職場上一定會有衝突,不是明的就是暗的,為了避免衝突,能事先講清楚,或者踩線時講清楚,才不會演變成更大的衝突與損失。話說,沒有龜毛的主管,就不容易有高品質的產出,這已經是職場上的普遍現象,所以如果遇到那種願意指出我們失誤或是吹毛求疵的主管,都應該要心存感激,雖然當時很痛苦,可是歷練過之後,我們的身價可是會上漲的。
工作場合裡,不管是怎樣的溝通,我們的目標無非就是為了要解決問題,建立共識,並且提升團隊利益與價值。所以我們應該開始訓練自己不要講沒經過腦袋的話,也不要說:「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愛亂說話。」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的言行在同仁、上司、部屬心中都不停地被打分數。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人,才是老闆要的人才。亂講話,講錯話,甚至是不經大腦的言論,都不如閉嘴來得好。開口之前,可以先想想我是在抬槓,還是想要解決問題?別人表面上可能笑容滿面,可是心裡面卻把你的形象分數,打了個不及格呢!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02
2024-11-30
2024-12-02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