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頻道有個「報告狗班長」的節目,講的是如何透過與寵物狗互動,讓寵物不會發生超乎我們控制與預期的行為。巴甫洛夫有個「古典制約」的實驗:當我們餵食動物的時候就搖鈴鐺,漸漸地動物會把搖鈴鐺與吃東西在心裡面連結在一起,之後只要搖鈴鐺,動物就會想吃東西而流口水。制約不只是動物有,人也有,這並不是想要貶低讀者,因為就事論事來看,人類許多的互動都是所謂的制約。後來隨著理論的改進,現在影響職場管理的,則是一種出於自願行為的「操作制約」理論,其中最簡單的版本就是鞭子與蘿蔔手法。

在某一集「報告狗班長」中,有個狗主人帶狗出去的時候,狗狗們常會有脫序行為。狗班長的解決方法是採用「有耐心的制約」。狗狗焦躁是問題沒錯,但是源頭則是狗主人因為遇到狗狗脫序行為而感到焦躁,沒有穩住。狗班長說,當我們要帶一群狗狗出去散步,狗狗很興奮地在家門口追逐、吠叫、蹦跳,此時狗主人把門打開,狗狗懷著興奮的心情衝出去,結果就是脫序行為的產生。狗主人希望狗狗要有紀律,可是行為上卻沒有進行制約,所以狗狗就一路興奮造成了許多困擾。狗班長示範了怎樣處理這個問題,首先狗主人要先冷靜與穩定下來,狗狗只要在門口吠叫、亂跳時,我們就不開門,直到狗狗冷靜下來,都乖乖趴在地上了,這時候才開門。但不是執行一次狗狗就記得,要很多次,有耐性地引導,最後狗狗就會被制約了,想出去時就會乖乖的不亂叫。

用狗狗制約的比喻來談管理雖然並不恰當,我們主要想陳述的一個心得是,主管要制約員工,得先從制約自己開始;而同仁希望跟主管建立良好互動,也應該要先從制約的反應開始。我們要員工穩住,自己就先要穩住,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或者說「虎御群羊尤勝於羊御群虎」,沒有紀律是無法獲利,但是單單只有紀律也無法獲利,主管自己是否有虎之心才會是最後關鍵。每個同仁都是一面鏡子,他們反映了我們在管理程序中的一部分,而彼此時時刻刻得思考的是,雙方的互動是否是好的?我想要什麼樣的互動?有辦法透過制約達成這樣的互動嗎?

嚴格的紀律並不一定是嚇跑人才的原因,人要離開都會有藉口,講出來的藉口並不一定是真正的離職原因。可是紀律又不能跟官僚體系混在一起,很多老闆為了讓每個人有紀律,建立了互相制衡的官僚體系,可是當要急行軍的時候,系統之間彼此制肘,業務被後勤拖住,專案被行政工作淹沒,當團隊沒辦法花80%的力氣在建立讓公司有價值的事情上時,我們所身處的組織,應該都已經官僚化了。

隋朝的名將楊素,歷史對他的功過評價不一,不過他是百戰百勝的名將這點是事實。他的方式很簡單,打仗時先派出一隊人馬與對方廝殺,如果敗了就立刻全部砍頭。但勝了,則給予大量獎賞。楊素的做法看起來很公平,反正輸了回來就砍頭。這是一種制約,錯殺良將是難免的,但是因此楊素帶的軍隊,都是過河的卒仔,只進不退,百戰百勝。更奇怪的是,士兵們也都喜歡跟他去打仗,因為他常常打勝仗,因此不管是加官晉爵還是金銀珠寶,大家都有份。從楊素這個制約裡面我們看到操作型制約的典型,部屬雖然討厭嚴刑峻法,可是人性是愛好成功的,跟著楊素都會打勝仗,每個人都是拼全力在殺敵,回去也都有升遷發財的機會,所以反而都喜歡跟著楊素,儘管有可能哪一天會被砍頭。

人性厭惡失敗,尤其是經常性的失敗,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跟著「某某某」就一定成功,那麼大多數的人會選擇跟著這個「某某某」。這就跟品牌效應一樣,我們選擇品牌的同時,相對就被品牌制約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建立與主管之間良好的互動,如果說提案被退了很多次,或者遇到其他部門的限制與不配合,先不要急著生氣,想想看制約這件事情,就比較能理解到別人這樣做的目的。如果我們希望讓事情順利,可以考慮看看是否給人家方便,我們自己改一下,接受制約,也就是給自己方便呢?很會制約部屬的主管,並不一定是不好的主管,不要用情緒下結論,而要用結果的好壞來評估。

所以,我們與客戶、供應商,甚至與家人朋友,還有同事之間的互動,很多都可以用制約的行為來改善。比較不良的制約,就是把門關上,不行就是不行,硬要對方配合我們,如此很容易造成爭執。我們應該要好好地說明解釋,透過軟性的方法來建立另一種制約,想想看,有些人吃軟不吃硬,順著對方的毛摸,這也算是一種操作性制約。只是要小心,制約一但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我們得思考究竟與夥伴們要用什麼樣的溝通模式。並不一定都是順其自然就好,有些時候得想想「這樣子可以長久嗎?」或者「這樣子有辦法把事情做好嗎?」如果不行,那我們就要認真考慮透過制約來改善了。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