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今年是iThome CIO大調查連續第二年,發表「企業新興技術雷達圖」。去年我們首度發表了整體產業的採用熱度雷達圖,今年更進一步,發表了6大產業各自的新興技術採用熱度雷達圖。這是第一份用來揭露臺灣大型企業對於新興科技採用熱度的技術決策參考,希望逐漸成為企業CIO們,評估新興技術時的參考,可以用來了解同一產業或整體臺灣企業對不同新興科技的採用決定。
在今年大調查中的新興科技項目,和去年略有不同,調查總數從去年的31項,移除了2項,但增加了5項熱門和值得關注的新興技術,總數達到34項之多,並和去年一樣最後分為四大類來分析,包括「IT基礎架構」、「AP架構與開發」、「Data與AI」和「新興科技」等四類。IT基礎架構有8項,包括了多雲混合雲架構、K8s與容器技術、AIOps(用AI優化IT維運)、5G專網、邊緣運算架構、無伺服器技術、SDDC(軟體定義資料中心)、並將新興維運浪潮SRE(網站可靠性工程)也納入IT基礎架構的項目中。AP架構與開發包括了中臺架構設計、微服務架構、Open API架構、DevOps、敏捷開發、DevSecOps、LowCode/NoCode開發、GitOps,並且納入了以改善開發者體驗(DX)和發展內部開發者平臺的平臺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並將去年的CI/CD項目併入了DevOps,不再單獨列出。這一類共有9項。
Data與AI類和去年的項目相比,今年有比較大的變化,除了延續去年的AI/ML應用、RPA流程自動化、行動AI應用、MLOps(ML流程自動化)、資料湖、AIoT、數據網格(Data Mesh),特別新增加了爆紅的ChatGPT/GPT類LLM、負責任AI、 小資料(Small Data)和 臺灣電商、零售開始重視的顧客數據平臺(CDP),不過,也將BigData大數據移除,不在列入新興科技的追蹤項目。Data與AI類今年有11項。
無法歸類到上述三類的都是納入最後一類新興科技類別,包括了持續火熱的碳足跡儀表板、SBOM(軟體物料清單)、FIDO(網路身分識別)、混沌工程、今年回溫的區塊鏈和熱度下滑的AR/VR(元宇宙)共有6項。
今年的新興技術雷達圖,延續了去年的作法,同樣參考了業界知名企業IT顧問公司Thoughtworks的技術雷達圖設計形式來設計。不過,Thoughtworks的做法是,找來一群技術專家評審多項技術,來決定這項技術的推薦推薦等級,而我們的作法則是,改讓數據說話,同樣在今年CIO大調查中,由IT主管自填,2022年已經採用和2023年想要採用的技術,再依據每一項新興技術的企業採用率高低和技術採用率排名變化,來設計這份雷達圖,並每一項技術歸類到四個等級,爆紅、退燒、主流和崛起,來供企業參考。
如何將34項新興技術分類到這四類?今年同樣延續了去年的作法,最核心的「爆紅技術層」是指,連續2年,該年的新興技術排名暴增超過5名(以今年為例,就是2022年的排名超越5項技術,2023年的排名也超越了5項技術,如果去年超越5項,而今年只超越了4項,那就不會列入爆紅層)的新興技術,位於雷達圖中的最內層。反之,連續2年,每年都是排名掉了5名的技術,就會列入「退燒技術層」的技術。今年有許多新興技術,出現了反轉現象,例如去年落入退燒技術的區塊鏈,今年反而又開始熱了起來,但是採用率還不夠多,因此,改分類到「崛起技術圈」。
除了最內圈的「爆紅技術層」和最外圈的「退燒技術層」,中間的「主流技術層」和「崛起技術層」如何區分?會以新興科技整體採用率平均值約24%,因此,今年的「主流技術層」和「崛起技術層」的分界線標準是12%,今年預估採用率超過了12%的新興技術就會列入主流技術層,而低於12%則列為崛起技術層。
在新興科技雷達圖中,每項技術只會出現一次,除了已經列入爆紅和退燒之外,其餘則按照主流分界線標準12%,來區分。不過,去年的分界線標準是15%,今年整體平均採用率略低於去年,降低的原因,來自今年新增了多項更多項臺灣企業還在發展中的新興科技,例如平臺工程、負責任AI、小資料等。
這份新興技術雷達圖還有一項值得參考的資訊,就是每一項技術名稱前的三角形,三角形數量的多寡,代表了這項新興技術採用率變化的強度。紅三角,代表這項技術的採用率持續攀升,採用率的變化,今年比去年若增加了50%,就會標記2個紅三角,超過了100%(也就是今年採用率是去年的一倍,例如從3%變成6%)就標記3個紅三角,超過了200%以上,就標記4個紅三角。而綠三角則代表下滑,不過,採用力道下滑了20%,就會標記2個綠三角,下滑超過40%以上,則會標記3個綠三角,如果一項新興技術,該產業今年填答的有效樣本企業,沒有一家想要採用,採用率為0%,就會將該項技術,列於圈外,不納入任何一圈的分類,並以黑三角形來標記。今年有幾項技術在特定產業因該產業對那一項技術的採用率為0%,而標記上了黑三角,例如在醫療業的新興技術雷達圖中,醫療業在混沌工程和SBOM(軟體物料清單)這兩項的採用率都是0%,就標記為黑三角。
希望透過這些資訊的整理和揭露,並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更有助於企業對這些新興技術的採用評估,不只看到整體產業這34項技術的採用動向,也可以了解各自所屬產業,同業之間的技術採用動向,作為自家IT技術布局的參考。去年第一次發布新興技術雷達圖時,也有IT主管,用來盤點,自己所用技術與這份清單上的比對,知道有哪些主流技術,自己還沒採用,可作為日後優先考慮的對象,或者自己所用的技術,仍屬於崛起中的新興技術,就會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這項技術的商用化程度和相關的新興技術潛在風險。這也是我們開始揭露技術雷達圖的目的。
未來我們還會針對熱門技術趨勢,另外以調查專題形式,揭露ChatGPT、雲原生、DevOps等熱門技術浪潮的臺灣企業趨勢。
2023年整體產業熱門新興技術分析
今年全球爆紅的ChatGPT(含GPT類LLM)無疑也是臺灣今年爆紅的新興技術,採用率比去年翻了好幾倍。ChatGPT在去年11月正式推出,雖然GPT 3更是早在2020年就開源釋出,但是真正採用的企業還不多,臺灣整體產業ChatGPT/GPT類LLM模型採用率約5.7%,又以服務業去年採用比例最高,達到9.3%,其次是金融業的6.3%(金融大多是採用GPT 3模型而非SaaS服務的ChatGPT),但是,到了今年,整體產業採用率達到20.6%,幾乎翻了4倍,又以政府機關學校、服務業這兩個產業最積極,其次是金融業與高科技產業。不過,雖然有2成企業積極採用,但也有不少企業先在內網禁止,再慢慢透過小規模或實驗團隊來進行PoC概念驗證,不敢貿然全面開放員工使用。
四大類新興技術的今年主流技術有哪些?
進一步來從四大類型來看,今年的主流新興技術有哪些。在IT基礎架構主流技術類別有兩項,多雲混合雲架構和K8s容器技術。多雲混合雲架構在2023年的採用率22.6%,平均每5家企業就有一家要採用,K8s容器技術也高達20.4%,這正是臺灣大型企業IT現代化的主要方向就是多雲和K8s,與國際近年的發展趨勢相同。去年衛福部開放電子病歷上雲,而金管會則在今年大幅簡化和鬆綁金融三業上雲規範,都有助於企業更願意上雲,積極擁抱雲原生相關技術和架構。IT現代化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至少需要1~2年的轉換,這股IT現代化浪潮在臺灣才開始成為主流,還有近8成企業還沒採用,後續可期。另為值得留意的是,用AI來優化基礎架構維運的AIOps今年也在臺灣快速崛起,例如已有業者利用ChatGPT整合內部維運文件,來打造K8s或雲端環境的技術小幫手,可以幫忙解決問題,提供配置優化建議等。
第二類AI架構與開發的主流新興技術的項目多達5項,包括了敏捷開發、DevOps、微服務架構、中臺架構、Open API架構。這幾項都是雲原生的相關技術,也反映出臺灣大型企業,今年更積極上雲的企圖,在疫情解除之後,過去3年疫情帶來的數位化需求、OMO需求,讓企業更體認到IT現代化的必要性,紛紛展開轉型,擁抱雲原生技術是IT現代化的主流方向,也帶動相關新興技術的崛起。今年企業上雲力道也比過去略強,今年整體企業平均上雲預算與去年多了15%,比IT預算成長率還要強,更能凸顯企業上雲的企圖,上雲的主流架構不是一朵雲,而是多雲混合雲架構,為了讓AP可以跨雲移動,也會帶動雲原生技術的採用。另外,值得關注的是DevSecOps今年快速崛起,明年有機會進入主流區。
另一類大宗新興技術是Data與AI類,除了爆紅的ChatGPT之外,主流區只有RPA和AI/ML應用,這兩類是目前比較多企業慣用的這類新興技術,值得留意的是,隨著生成式AI爆紅,如何讓生成內容更正確或更能當責,負責任AI也開始受到臺灣企業的重視,從今年調查可以看到其採用率正快速崛起。
最後一類是無法歸類到上述三類的新興技術,雖然採用率都沒有達到主流區的標準,但像是FIDO身分驗證、碳足跡儀表板都快速成長,明年有機會跨入主流區技術,另一個快速崛起的是SBOM軟體物料清單,這個為了因應軟體供應鏈安全風險的新作法,因為美國官方強力要求下受到高度重視,也漸漸吹進了臺灣企業,開始重視。
去年爆紅技術後續發展如何?
另一方面,觀察去年爆紅的幾項新興技術的後續發展,5G專網、無伺服器技術、行動AI應用、FIDO、碳足跡儀表板、LowCode/NoCode開發工具,到了今年,多數進入崛起新興技術區,只有FIDO網路身份識別、LowCode/NoCode開發、碳足跡儀表板、接近但還沒進入主流技術區(沒有超過今年的採用率平均線,因此而無法進入主流技術區),這三者的成長力道依舊強勁,明年有機會成為主流新興技術。其餘幾項的整體採用率距離主流更遠,這也代表了這些技術可能只是短期受到關注而在去年呈現突然竄紅(相對於前年)的情況。
圖表說明:34項新興技術分為四類,包括了「IT基礎架構」、「AP架構與開發」、「Data與AI」和「新興科技」,再按照近兩年熱門程度變化,分為四個圈,每個圈中的技術代表不同的等級:爆紅技術(連續兩年排名上升5名者)、主流技術(今年預估採用率超過12%)、崛起技術(今年預估採用率低於12%)和最外圈是退燒技術(連續兩年排名下滑5名者)。同一圈中2023年預估採用率越高者越靠近核心。紅色三角形代表今年採用率增加(增加超過50%者2個紅三角,超過100%者3個紅三角,破200%以上則標示4個紅三角),綠色三角代表該項今年採用率下滑(下滑超過20%者2個綠三角,下滑幅度破40%則標記3個綠三角)。位於第四圈外者今年採用率0%,並標記黑三角。
資料來源:2023 iThome CIO大調查,2023年7月。
執行說明 大調查執行期間從2023年4月20日到5月10日,對臺灣2千大規模大型企業、iThome歷屆CIO大調查企業、政府機關、大學的IT與資安主管,進行線上問卷,有效問卷407家,其中 68.5%填答者為企業IT最高主管。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