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為教育還是文化的關係,我所認識的技術人員,都有點避諱提到「談判」這件事。因為談判就表示要將「麻吉」的關係擺在一邊,彼此勾心鬥角、在商言商地談利害與立場。

技術工作本身存在著專業與成員對彼此的信任,如果主管跟部屬談事情都要用談判的方式來處理,那麼工作根本進行不下去;要是員工得用談判來處理自己的薪資福利,會覺得很累,因為我們都期望對方找我們,就應該準備好合乎我們身價的薪資福利,而不是彼此還要針對薪水、配股來討價還價。至於面對供應商或者客戶的技術人員,我們也都認為技術支援是理所當然,我們用別人的產品,別人就應該協助我們;客戶用我們的產品,我們就應該要協助他們,如果都要用談判來搓湯圓,未免太複雜了。

但是現實的環境是──公司需要賺錢,我們上班時段的每一刻,公司都付錢給我們。就公司的立場,我們每分鐘都應該要極大化自己的價值,才能幫公司創造利潤。不過,根據我擔任各公司技術顧問的經驗,常常發現當技術人員開始擔任管理職、或者升任更高職位時,常常免不了讓自己變成耶誕老人──滿口袋的禮物,只要有人許願我們就送,畢竟有些資源、資料甚至知識對我們來說價值不高,能讓別人高興,何樂而不為?但是,你需要知道,個人吃虧事小,讓公司吃虧可就失職了。

我認為技術人員需要學習討價還價,同時也要理解協商溝通的重要性。或者說,我們都必須學習並且接受「談判」這件事情,因為任何事只有透過雙方都理解並且認知談判的重要性時,才有可能創造雙贏。試想,如果一方有備而來,另外一方卻懵懵懂懂沒有想法,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而談判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確定自己手上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價值的高低則視對方的需求而定。在公司內部,工作任務的指派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如果同仁誤以為有,主管必須要明確告訴同仁,這樣的態度不能接受。但是當技術人員對外的時候,就需要了解,自己不能做耶誕老人,客戶各種的要求都答應,必要時候仍需要跟主管討論,以免花時間白白作了虛功,直接浪費的是公司支付給我們的薪水;間接浪費的是時間,如果用在別的地方,是否可以創造更大的利益呢?

話又說回來,薪資與福利也是可以談的,企業主管也都必須準備好隨時讓屬下來談判。因為透過談判,就像美國職棒大聯盟一樣,把彼此的期望攤開來,按照球員的表現給予合理的薪資,如此我們才有辦法要求同仁用專業的態度面對工作;同時主管對於同仁的任務指派也能理直氣壯,因為員工要求這樣的薪資,就應該拿出同等的表現。

主管如果能理解談判的重要性與必然性,那麼在自己做好準備,但同仁沒準備好時,就可以協助公司稍微剝削一下員工;如果同仁是有所準備而來,那麼我們也可以從容應對、爭取雙贏,雙方不至於不歡而散。最糟的狀況是主管沒準備好,也沒有認知底線在哪裡,但部屬已經胸有成竹,這種結果肯定雙輸收場,因為部屬如果談到好結果,可能會讓主管留下壞印象;如果雙方沒談好,員工就有可能離職跳槽。

之前我們常常提到部門之間的互動,以及我們與客戶雙方資源投入的問題,這些也都要透過適當的談判來進行。千萬別誤以為談判非得要雙方面對面正襟危坐來談,事實上大多數談判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投入的資源不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例如:我們對客戶提供的技術支援,除了要讓客戶可以更方便使用我們的設備之外;我們同時也可能會要求客戶也投入人力,以接手技術建立維護能力,或者明訂未來的維護合約。另外,部門主管也經常會考慮透過協助其他部門,以換取某些政策與產品的支持。

學習談判技巧,是工程人員轉任主管或行銷職所必須認真面對的一道關卡。因為只有把自己準備好,形勢才會對自己有利;只有真正面對談判對手的條件,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對方想要的,以及雙方該如何共同努力交換條件。

認真面對談判,才能減少突如其來的錯愕,畢竟在工作上不可能永遠都靠兄弟情誼來做事情。當有一方擺好談判姿態的時候,專業經理人也應該接受挑戰,而不是一直埋怨「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何要這樣對我?」,或是情緒化武裝自己,造成雙方的傷害。

最後,請記住,談判是對事不對人。談判桌上彼此脣槍舌劍、利害錙銖必較,下了談判桌,大家還是朋友,畢竟各有各的立場、有自己想要爭取與可以讓步的條件,只是透過正當的手段來交換而已。
至於是否公平?其實純粹是看談判的技巧與情勢罷了。親兄弟明算帳,談判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無所不在,我們必須要認真看待並且冷靜分析,否則難免變成別人眼中的耶誕老人,自己吃了太多不必要吃的虧,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