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號,中國大陸太空船神舟七號在甘肅省酒泉發射升空。太空人翟志剛則是在九月二十七號代表中國──繼美俄之後全球第三個國家──進行出艙和太空漫步任務。
當中國人正忙著仰望神舟七號上太空的同時,臺灣人則是在颱風天排隊看《海角七號》。《海角七號》票房衝破兩億,甚至還打敗周星馳的《長江七號》。
發射神舟七號和辦奧運一樣,都是「證明」中國已是世界一級大國的關鍵事件。觀看這一類的活動,中國國民被期待的典型心理狀態,是「民族的驕傲」、「中國終於站起來了」、「美國能,我們也能」這一類慷慨激昂的亢奮情緒。
像親中的美國華文報《僑報》,其報導便這麼評論神舟七號的升空:「如果說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在地球上向全球展示軟硬實力的一次宏大預演,那麼『神舟七號』完成太空行走,則是中國向宇宙發出的實力宣言。……中國在航太發展上有著舉國體制的優勢,更有中國經歷30年經濟迅猛發展所積累的豐厚國力後盾。而且,改革開放也給中國儲備了豐富的專業人才。中國『神舟』系列飛天的模式,是以一種內斂但又有效的節約模式進行,體現了東方式哲學和智慧。」
《海角七號》上映的時間點,則是臺灣相當「帶賽」的一段時間。
最常引起國際媒體關注的臺灣新聞,是前任民選總統的貪腐弊案疑雲;滿心期待的末代奧運棒球賽,在眾人不可置信的驚呼聲中輸給中國;接連幾個颱風直擊臺灣,吹得臺灣一幅第三世界國家的破敗景象;在全球金融風暴襲擊之下,臺灣當然也不能倖免,股市暴跌近四千點,消費市場一片蕭條。我們沒有我們的神舟七號,我們只有《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的故事發生在臺灣最南端的恆春,這或許正是我們的新國族精神的最佳隱喻。我們終於可以真誠面對,我們其實就是處在海角天涯的小國小民。過去那麼多年來,或許是不自覺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一向以「泱泱大國」自居。因為,我們「曾經」是世界人口最多、土地面積第三大的國家。
即使已經「偏安」臺灣這麼多年了,爭取「世界地位」仍然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發展目標。所以,辦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學校擠進全球百大,如果北京大學這些學校趕上來了,對我們來說,就是危機,就是警訊。發展產業,國際上認為關鍵性的產業我們一定不能缺席,生物科技紅我們就做生技,數位內容文化創意重要,我們就發展數位內容文化創意。就算是衛星發射、天文觀測這種幾乎是大國獨攬的活動,我們最起碼也都聊備一格地共襄盛舉。
然而,值得我們敬佩的「小國」,像是荷蘭、北歐三小國這些國家,他們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他們的產業發展有焦點、有選擇,他們的教育為的是要培育快樂幸福的下一代,他們不會為錯失「國際參與」的機會而感到惋惜或焦慮。
他們安於他們就是「小國」的角色。
《海角七號》可能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講本土故事的小品電影,能夠在票房上打敗挾重量級資金與技術的好萊塢主流電影,也打敗擁有A喀明星、改編自眾人耳熟能詳三國故事的華語史詩電影。《海角七號》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如果願意承認我們的小,面對我們的小,安於我們的小,我們就會看見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作者簡介:
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曾在科技財經雜誌任職,擔任過鄉下第四臺的節目部經理,現為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英國Brunel大學傳播與科技碩士學位,著作包括《世界是斜的》、《微軟生存之戰》及《白話數位經濟》等書。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