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讀生每個小時可能值70元,一個家庭教師可以值500~2,000元,一般上班族時薪大概是300多塊錢。那麼,比爾蓋茲一個小時值多少錢?經營之神王永慶一個小時值多少錢?大概都是我們的幾萬倍吧。
當然,我們可以說,有幾萬個人在幫他們賺錢,就算睡覺也會進帳,跟我們這種用身體勞力賺錢是不能比的。上天給每個人、每間公司一天都是24小時,我們會抗議說人多就可以賺更多錢(真的嗎?),那是否除了增加人力之外,就沒有別的賺錢方法了呢?當然不是。
如同一個學長常說的,賺錢之道就在於複製成功模式。有N個成功模式同時進行,就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達成N倍的效益。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微軟因為有Windows系列軟體在世界各地日以繼夜地銷售,等同於無數的成功模式在持續複製中,當然賺到的錢是我們的幾百萬倍。一家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源源不絕送到通路上銷售出去,這也是一種複製成功的方式。不過差異在於,我們在複製成功模式還是在複製災難?我們在複製賺錢的東西還是在複製賠錢的產品?
該怎樣掌握產品是否成熟可以大量複製的時機,是成敗的關鍵。我們一直以為這是可以被教導的技巧,而不是心靈的歷練,但實際上我們發現,要能穩住團隊,持續把產品品質降低至最小風險的狀態是很難的。
以我做的小規模調查為例,大多數的工程師,在工作的時候都知道該把問題解決到最少、把產品測試到最穩定,才可以交差。但是都沒辦法獨立堅持下去,如果沒有主管壓迫要求,就會有「能躲掉多少算多少」的敷衍心態。也就因此有人常常說,失敗的模式,就像司法體系與犯人的關係,抓到一項承認一項,結果就是花了大多數的時間來查清楚犯人本來就知道的事情,只是沒有辦法讓他承認。
哈,我沒有說工程師就是犯人啦,但是難免有些公司的工程師心裡知道有問題卻不講,直到被測試出來才來改;或者該測試的沒測試,被抓到再測試就好,沒抓到就當作沒有問題。
承認成功模式的重要性才是賺錢的開始。雖然ISO很煩,但是它至少告訴我們一個觀念,不可以讓錯誤持續複製下去。每一個關卡都得堅持品質,才有辦法產生成功模式並且持續複製下去。工程師沒抓出來的問題,到了產線才抓到,就已經造成損失了;接下來的修補動作,又浪費不少時間。本來工程師多測試一天便能減少的bug,拖到產線上發生問題再來補救,可能就需要兩週以上的時間。這樣子怎麼做大量複製?
我們常常聽到生意人講週轉,這是一種複利的概念。愛因斯坦說:「複利比原子彈來得可怕。」假設我們現在有價值100元的產品,賣出去之後可以賺10%,那麼可以合理假設,每次週轉(做完產品,賣出去,再買原料來做)可以產生1.1倍的成長。所以假設沒有虧損,周轉N次就是1.1倍的N次方,你可以試著算算看,周轉超過100次以上,倍數就上萬了。複製成功模式的威力來自於複利的概念,只要能夠讓研發與生產順利週轉,一開始力量不顯著,但是持續之後,就會發揮驚人的效率。只是很可惜,我們常常會因為Marketing的理由(說真的,我也常常懷疑這些理由是真的還是假的?),從中插斷週轉的進行,趕快拿個東西去賣。結果當然可想而知,還沒到位的產品真的很難打動客戶的心。
扁平化的組織,常常讓管理者以為有很多資源與時間可以調度。所以我們會持續分派任務而不知道已經透支資源,讓整個運作失去了複利週轉累積的能力,只是東做一個西做一個,缺乏單點突破-連成堅固防線-形成完整的面這樣的效應。不是說多做不好,而是必須去思考週轉這件事情,也就是節奏,讓進度告一個段落之後再來分派下一階段的任務,因為案子的啟動與收尾,都需要充足的時間,不是隨便分派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只要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好收尾,就會拖延整個週轉的速度,本來可以轉100次的到後來只能轉不到10次。
「對啊,不是我願意做爛東西,是老闆拗的。」老闆總是有一種神奇的第六感,知道什麼問題不算是問題,什麼問題是可以被蓋住的,還有什麼問題是在消費者的忍耐極限裡面。所以,品管測試有80%以上都是老闆跑來要求停止並趕快上線,因為客戶在催。只是一個「急」,常常會讓公司越來越不穩,持續複製問題消耗時間而不是複製時間創造複利,進而走向虧損的漩渦。我們都很想一天可以有幾十萬小時的時間,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做好成功模式再來複製的道理,因為我們在競爭的環境下實在挺不住。
複利需要週轉個幾十次以後才能看見威力,要複製百萬倍的時間,非得花幾年的時間累積基礎與實力不可。想要快速收割抄短線,是可以有幾年的好光景,但是之後呢?如果別人已經用複利來複製時間的話,一但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時,就再也沒機會了。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