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國內及世界各國幾項重要經濟指標呈現負成長的情況來看,景氣衰退已成定局,縮衣節食、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策略。

但是在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中,也有不那麼理所當然的部分。省錢是為了幫企業度過不景氣的難關,但是如果省到讓你在不景氣中更沒有競爭力;或是等到幾年之後景氣回升,你的企業卻依舊趴在地上,沒有力氣站起來,這種省法就不是一件對企業的長久經營有利的事。

另外一件不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是什麼該省以及如何省?直覺式的省錢法,是假設如果明年度要節省20%的開支,便將研發、業務、行銷、人事、資訊、雜支等費用各削減兩成。這種作法表面上看來最安全、最公平、最不得罪人,因此多數公司雖不至於僵化到這種地步,卻大半是在這個基礎上,針對各項開支與經費加加減減做調整。但是這樣的作法,卻也是最有可能傷及公司元氣的作法。

每家公司都有其策略重點,企業的資源應該優先用來支援企業的首要發展策略,這在企業仍處於成長階段時很容易理解,但是同樣的原則在景氣不佳時其實也同樣適用,並不應該有所例外。

此外,更常被忽略的考量是,企業緊縮支出的方式,應該要與企業所處的產業特性,以及企業在整體產業鏈中所占據的位置而定,而不是一味依照「傳統智慧」來辦事。舉例來說,廣告行銷費用經常被認為是優先可以省下的費用,因為廣告費用似乎並非「必要」的支出,只具有「加分」效果,因而也就可有可無,特別是對資源較為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並非不正確,卻也產生了有待商確之處。大企業知名度本來就比較高,平常廣告預算的投資也大於中小型企業,不景氣的時候即使減少廣告的投送,對於業績的影響其實不大,因為廣告在消費者心中所造成的效果具有「遞延效應」,名牌在不景氣中依舊是名牌。(你不會因為SONY這間公司連續三個月都不打廣告,就不認識SONY了吧?)

相反的,我有許多開設中小型企業的朋友告訴我,打廣告與否經常就直接反應在他們當月的業績上,兩者之間的關連度與敏感度非常高。業務是所有企業存在的根本,業績掉了,企業其他功能要如常運作幾乎不可能。因此,廣告行銷與業務成績有高度關聯性的公司,如果先從廣告預算開始砍起,就跟自掘墳墓無異了。

裁員對企業的影響,也會因企業的「性格」而有所差異。資遣員工,最常被探討的是對離職員工及其家庭的影響。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企業裁員其實對還留在公司裡工作的員工,具有高度的「示範效應」。公司平常即使再怎麼強調在乎員工的價值,然而一旦小有危機就急著要員工走路,企業的向心力終究不可能凝聚。但是這樣的影響,對不同的企業還是有所不同──平常人員流動性、離職率就很高的企業,裁員所帶來的效應相對有限;不過,人事穩定性一向很高的企業一旦裁員,就有可能被員工視為是一項嚴重警訊,因此該企業更應該謹慎為之。

不景氣,什麼都該省,但是如果省下該項支出,會讓你的公司掉入「因困境而帶來更多困境」的負面輪迴,那可就千萬不能省。

作者簡介:
王盈勛─iThome電腦報總主筆
曾在科技財經雜誌任職,擔任過鄉下第四臺的節目部經理,現為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英國Brunel大學傳播與科技碩士學位,著作包括《世界是斜的》、《微軟生存之戰》及《白話數位經濟》等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