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的擴音機,反覆地廣播著:要買要快,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就沒有了!勵志的書籍,也常常告訴我們機會稍縱即逝。尤其是那種宣傳一夜致富的暢銷書,更讓我們深深地告訴自己,如果機會來了,就要牢牢抓住不要放開,因為錯過這一次,可能要等下輩子。
不過,我唸高中的時候,補習班老師曾說:年輕人不要第一次戀愛就想要結婚,等成熟一點來看,機會不是只有這一次。可是我們處在機會的當下可不這麼想,總有一種很深的恐懼,萬一真的失去了,那怎麼辦?
人生的緣分,可能真的就只有這麼一次,但是如果講到做生意,經營事業,成功的機會可不只一次。記得我剛出社會的那一年,剛好遇到中共試射飛彈,那時候股市跌慘了,可是就有一個同事逆向操作,在那一波狠狠撈了一票。那時候我好羨慕他,很懊悔自己幹麼跟大家一起窮緊張,為什麼不也趁低點買一些,至少也賺幾個月的薪水過來。2000年網路泡沫發生的時候,有個學弟也是趁機會海撈一票,我後來知道了簡直恨得要死,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冷靜下來好好觀察,危機入市呢?當時看著股市持續飆高,我心裡想,這輩子大概沒辦法看到掉下來的時候了。偏偏2002年又來了一個SARS,朋友的朋友趁機會在臺北精華地段買了腰斬房價的豪宅,不過三個月就賺了一倍的錢!
多年之後,當我忘記了那時候的自己有多嘔,眼下等到了金融危機,朋友都說,這下完蛋了,股市起不來了,經濟崩潰了……我反而會去想,這是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年輕的時候每次做事情衝太快,就會被老闆擋下來,他總說機會一直都在,但是我心理面總是忿忿不平,暗自咒罵老頭子太保守,這次的機會沒抓到,下次哪還輪得到我們?工程師個性的我,總是只看到機會在那邊就想抓,而且是伸長手盡力抓,但沒想過這個機會是輕還是重?是真正的機會還是無法承受的無底洞?市場與經濟發展一直是以固定的規律與時間在循環起伏的,到後來我才漸漸體會到,要看的是趨勢的起落,乘著勢,就事半功倍,逆著勢,就萬劫不復。不要用感覺的,而是觀察客觀因素,遇到逆境不要驚慌失措,而要含水過冬。
錯過了客戶的訂單或者是千載難逢的獲利好機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個朋友跟我說,因為聯考失利,反而讓他更努力,最後得以拿到國際頂尖學府的博士。錯失機會的懊悔,足以成為我們奮鬥的動力,但是機會之所以錯失,原因就在於我們準備不足、實力不足。
千萬別以為暢銷書上講的機會都是理所當然,只要機運一來,就算懶懶散散也會僥倖成功,這是不可能的。馴服機會就好比馴服野馬,你能騎上去不掉下來才是真本事,也才能贏得千里良駒。所以,抓到機會是沒有用的,自己的實力足不足以穩住陣腳?視野夠不夠廣納各種資訊與建議?心胸能不能開闊到領導桀敖不馴的人才?組織的財力能否支撐得住各種起伏與危機?一模一樣的機會當然不會再來,但是更大更好的機會肯定還會再來,差別只在於我們選擇渾渾噩噩度日,還是日夜苦練、枕戈待旦?
機會也是長著長尾巴的,沒有人說抓住頭才算成功,有很多人選擇抓住尾巴,一樣可以成功。就像市場上常講的長尾效應,前幾個進入市場的人有賺到錢,可是最後面一兩個收拾市場的人一樣會賺到錢。努力累積實力,是抓住機會的基礎,不過要能夠看到機會,就需要正確而且充足的資訊。以為機會稍縱即逝的人,是因為資訊不足看得不夠廣,歷練不夠深,所以在機會的時間軸上只會看到一小點。不管我們身處在何處,恐懼的原因是資訊不足,以為看不到邊,就像大航海時代之前的人類,莫名奇妙以為跑到地球邊緣就會掉下去一樣。那時候的人很好笑,沒錯,但是現在的我們不也很好笑?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看不到邊就放棄了希望。
良機與危機是同一件事情,就像經營生意,接到一筆大訂單,我們必須去跟銀行借錢才能購買原料出貨。萬一收不到貨款,或者船沉了貨沒了,那麼公司必然陷入危機。陷入危機的公司,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如果能夠撐過去,這一次的經驗必然會讓公司有更堅韌的生命力,何嘗不是良機?巴菲特在這時候危機入市,不也是被套牢?但是人家看的不是明天後天的事情,而是明年後年的事情,景氣不可能不循環,因為人性是充滿慾望的,不可能回復到以物易物的時代。所以,別管他人怎麼想,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做,有錢的人布局,沒錢的人就充實自己。
忍耐與等待是過渡到下一次機會來臨前的基本修行,但是就算機會來了,誰知道這是不是個爛芭樂呢?確實沒有人知道。不參加比賽就不知道名次,一但參加,就不要在乎名次。「無欲則剛」,明確知道自己要的利益與停損,不需要去羨慕別人賺大錢,也不用懊惱又錯過一次機會,只要腦筋夠清楚靈活,機會永遠都在。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4-04-24
2025-01-25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