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的很小,最近我竟然在公司附近碰到以前合作過的外國客戶,兩個英文普通的人聊不上什麼,只能握手傻笑。後來我開玩笑問他,為什麼當初沒有用我們的產品?他笑著說:「因為你放棄了。」

難道我當初持續下去就一定可以拿到訂單?當然不是。有一些老業務常常勸我說,要認真cook客戶啊!要怎樣才算是cook呢?做生意不是有東西就拿去給客戶,不行就趕快找下一個,就算買賣不成仁義在,有需要三不五時跟客戶噓寒問暖、cook一下感情嗎?行銷管理的老師曾經講過,廣告、電子報……這些每天煩客戶的東西,某些層面上就是一直在傳達著「我還在這邊」的消息,等到有生意機會客戶就會想到我們,如果我們不告而別,就算客戶想到了我們,也沒辦法聯絡上了。

放棄是很爽的事情,因為所有的壓力一下子都丟掉了,有些尷尬的人還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任何事情都會有停損點,當資源消耗到達一定程度,仍然沒有回收的時候,就需要當機立斷停損,長痛不如短痛。前幾天看了今週刊,張榮發cook兩岸直航20年;前一陣子雜誌也寫王永慶為了六輕,也cook了20年,這裡面沒有停損問題嗎? 郭台銘為了見一個客戶,在雨中等了4個小時,難道他沒有想說:「算了!這4個小時拿來做別的事還比較值得」的念頭嗎?

張忠謀說,「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只知講理,是一個盲點。」想要成功,並不是唸書加努力就可以達到,總都還是要有一股傻勁。

其實如果手上資源足夠、財力雄厚,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堅持下去。放棄並不是不好,很多時候為了保全核心,該放的必須要放下。我們看勵志故事時,結果都是好的,因為主人翁都堅持了下來,但是我們看不到在這中間可能存在著斷斷續續的挫折、放棄與重新出發,所以不會感同身受。我聽過一個故事,無從考證是真是假:松下幸之助年輕的時候去一個工廠面試,主管說沒有缺,請他一個月後再來。一個月之後他果然來了,但是主管嫌他不熟電器知識、衣著髒亂,經過反覆刁難多次之後,松下幸之助仍然持續跑來面試,但這時候他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具備電器知識與整齊的衣著,讓主管不得不佩服他而加以錄用。這裡面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只有實力的成長,別人才能接受你,否則再怎樣堅持,難免是浪費時間。

所謂的cook,就是不停提升實力不停地闖關的過程,只要自我有持續成長,就一定會有機會。那位外國客戶說我當初放棄了,我以為他說我放棄了這個訂單,後來想想,他大概指的是我放棄了自我成長的歷練吧。放棄了,讓我換得一夜好眠,但是失去了一個超越自我的機會。

似乎是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有傻勁。也就是說,不管短程目標與長程目標,立下了方向就不會改變,可能道路是彎彎曲曲的,不過總是往這個目標前進。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唸書的時候,那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的故事,兩個和尚都立志要去南海朝聖,最後貧窮的和尚朝聖回來了,但是有錢的和尚卻都還沒有動身。

無法達成目標,或者是中途放棄了,是因為我們覺得很困難,做不下去。但是有些時候想想,困難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排場太大,資源投入太多,單單這些資源與人力的橫向溝通,就已經消耗掉我們絕大部分的力氣了,更別說要前進。俗話說的好:因為要遠行,所以就只帶貼身衣物就可以。如果考慮到路上要用的所有東西而扛著大包小包,很容易就會在半路上氣喘吁吁地放棄了。

有些時候,可以考慮用reset來代替放棄。我們之所以不願意reset重來一次,是因為考慮到重來一次的成本太大了,一旦這個念頭卡住了思維,便無法客觀地思考。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硬撐之後反彈的力量反而越大,如果事情是那種「頭過身體也可以過」的洞,鑽過去就沒事了;萬一不是,收拾起來的代價之大,不如當初放棄就好。當大家都沒辦法清醒與清楚地做事情,就算冷靜思考也分析不出出路的時候,真的要考慮reset重新來過,這樣並不會比較慢。

放不放棄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放棄與再出發之間,我們成長了多少?並不是我們緊咬著不放就可以完成願望,或者得到同情票。所有的事情都有競爭者的存在,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如果用盡所有資源可能還無法獲得青睞,那麼就早一點放棄,認真準備下一次的競爭吧。只要能持續用最小資源發出「我還活著」的訊號,都還是可以拿到下一輪的門票的。

任何長遠的合作關係,前提總都是需要雙方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信賴。如果只是突然冒出來的小子,兩三下弄不好就消失了,就像我在我的客戶眼中,只是一個自己棄權的小朋友吧。說不定他還很慶幸當初沒有跟我合作,因為萬一到了一半我才放棄,或者我動不動就搞失蹤,反而會被我害慘了。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