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第一次被公司派去跟客戶談合作案時,回到公司,老闆問我談的內容,聽完之後他直搖頭,覺得我談出來的條件不好。可是我認為,雙方要合作,就要找到能合作的點,我稍微讓步一些些,就可以讓合作成立,這不是很好嗎?

老闆說,這就是我腦筋不清楚的地方,在我出發之前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之上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但是如果我讓步太多,固然表面上促成了合作(顯然談一次就OK,不用來來回回),但是未來會因為我們吃虧,導致內部執行合作案的意願不足,實際上不會有好結果。果然,這個案子做沒多久就放棄了,因為我們的付出已經大於所得,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

在商言商,雙方面對面坐下來,就是談判。不管是公司內部,還是跨公司談判,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合作,而是合作能不能雙贏。

後來有一次,我的長輩接了一個國際大廠的訂單,條件談得不好,利潤微薄。我建議他可以考慮放棄,但是長輩卻回答說,他認為很值得,「因為我們已經賺到了他們的招牌(Brand name),未來別人看我們公司的等級是不一樣的。」

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會以等價的方式來思考合作內容,而不一定是表面上的利潤價值。談判時,對方一定會用各種手段,施放各種煙霧彈來擾亂我們的思緒與情緒,逼我們讓步,但我們心中衡量等價的這把尺,是不可以亂的。

大家都在談work smart這個觀念的時候,有一次聽了一場演講,其中提到了企業最怕員工的三種「不清楚」:搞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弄不清楚自己的肩膀可以扛多重的責任;想不清楚老闆要什麼。

越基層的職位,因為可以被定義清楚,因此大多數的同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過越上層的人就越容易發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狀況,而且常常浪費公司資源而不自知,有人甚至會放煙霧彈,讓事情更模糊,更混亂。

再者,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衝動,或者說是骨氣,認為天塌下來我們還是可以挺的住。但是這種情感,有些時候對於企業的運作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忽略了團隊運作,也忽略了縱向(上級,部屬)與橫向(同事,人脈)的資源,到後來很多事情都亂了套,只因為我們逞一時之勇,延誤了時機。很多問題不只是公司內部上上下下要齊心協力處理,其實連供應商、客戶,甚至朋友都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別用一付「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來面對問題,這反而會造成最糟的狀況。

以前我剛擔任主管的時候,指導我的長輩告訴我:別的事情都不會比老闆的命令來的重要。我們常常會把這種奉承長官的人當成是狗腿,但是老闆的時間確實比較寶貴,別讓他等太久。我們需要弄清楚,就算我們要怎樣擋,也擋不住老闆想做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拖,拖太久他就找別人做,所以正確的態度是立刻去做,回應正確的資訊讓老闆或主管們去判斷。雖然難免會感覺到自己只是一個棋子,但是拿人薪水本來就是該盡忠職守,有些時候我們太自作聰明,加了太多自己的意見反而造成資訊扭曲,讓主管下錯決策。

在這一波的金融風暴中,我們看到很多企業被迫檢討內部體制、架構以及庫存等等,此時此刻,更會感受到頭腦清楚的中階幹部有多重要。我們可以盯著細節來開會檢討,也可以快刀斬亂麻將整個流程正本清源。在調整的過程中,是自己能承擔的、能決定的,還是體制需要改變的,都需要有共通的公式,都要分清楚。

簡單來說,腦筋清楚其實就是要能隨時有一把尺,把資訊分門別類,讓整個流程有條有理。能力強的人不是靠快速決策快速處理問題來展現,而是快速掌握核心,理出頭緒,讓事情回歸到系統化,找出有效率的方式,這樣問題才不會越搞越大。

曾經有人當面稱讚拿破崙很會打仗,拿破崙卻不以為然地說:我不是會打仗,我只是會調動部隊而已。調動資源、人力,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獲得勝利,才是全勝。我們往往總是急著想要做,一頭鑽進去就做,這跟見到敵人的部隊就全力衝刺沒兩樣,最後連敵人的主力都還沒看到,自己的資源就已經耗盡了。企業內部的大小事,都要靠合作,這些合作也都需要有雙贏的概念,不是我們自己一手攬下,或者全部推給別人就可以的。

所有的問題源頭都一樣:不患寡,而患不均。

腦袋清楚,才能夠看清什麼地方不均,該怎樣疏通,由誰來疏通最有效率。該要請老闆幫忙的就要請老闆幫忙;該由部屬進行的就要開始調度;要與供應商、客戶協調的,就要想辦法因勢利導來溝通;萬一是架構性的問題,該砍掉的就得砍掉。在進行的過程中,不但要清楚知道自己該有的態度,還要能貫徹實行,該我們動手的還是要去動手做,該委屈求全的也要忍下去,別忘了,沒有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這點老闆最清楚。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