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我?」最近剛認識的小工廠老闆哭喪著臉說:「我們都很努力啊,但是沒有訂單沒有錢只能關門!」這種問題我聽過太多次了,包含我自己都曾經問過,為什麼努力不會有好結果?我們都說,過程很重要,不過現實世界是:結果才重要。想想看,考試就是一個結果論,強迫在現實環境中分出等級與界線。
一個公司不管付出多少資源,員工多麼努力焚膏繼晷,只要不賺錢,公司就得面臨結束的命運。很顯然地,社會大學告訴我們,一切是以結果論英雄,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能有成就,就算是成功。這中間的過程沒有人在乎,還會被美化與神化,所以就算有見不得人的事情,老實說也看不到。
結果才是重點,投資人想要看到結果,不管過程;老闆想要看到結果,不在乎這中間有什麼犧牲;銀行家只在乎錢是否能收回來,不在乎當事人是否有能力還錢。「告訴我結果就好,幹麼那麼囉唆?」或是「講重點就好,我沒有時間管那麼多!」成了我們不想溝通的結論,可是凡事總有個來龍去脈,如果不釐清過程,直接切入結果,那麼錯誤的判斷很容易就會發生。
朋友告訴我一個他的親身經歷,因為耶誕節快到了,要趕貨給客戶,所以他們要求代工廠加班,並且要先進料備庫存,以爭取時間。在雙方努力了一個多月,總算可以開始量產的時候,朋友的老闆發現另外一個報價更便宜、貨款條件更優惠的工廠,於是要求我這個朋友立刻把產品換到新工廠做。結果另外花了一個多月才把產線調好,交期延遲了,只能用空運寄給客戶,造成運費暴增。最後我朋友離職不幹了,他的理由是:跟一個不在乎過程的老闆做事會累死,也會被他害死!
過程,其實就是已經投入的成本。雖然在決策裡面我們可以說這些都是「沉沒成本」,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能這樣一筆勾銷當然是很好,但是後續產生的「硬著陸」效應,如果得要整個團隊甚至上下游廠商來承擔,這樣子很容易產生信用危機。另一方面,過程也代表經驗與技術的累積,很多事情仍然需要靠時間的催化才有辦法達成,如果換代工廠跟換件衣服一樣簡單那就好了。有個學長就直言,只看結果的人,可以算是聰明但不一定有智慧;可能會有成就,但應該是守不住。
雖然我常常跟大家講,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我們能把自己走過的痕跡串連起來,就比較能看清楚未來的方向與道路。不過我也常常被吐槽說:你有什麼成就?有什麼資格講這種話呢?這就是尷尬的地方,其實我沒有什麼說服力可以讓大家相信過程是很重要的,過程再好,結果不好就是不好;過程再爛,結局好就是好。這是因為現在社會評估成就的標準是有錢與沒錢,有名與沒名。不是上市上櫃公司的老闆,講起話來就沒什麼人相信;沒開個雙B車,也不算是個有成就的人。這樣子其實扭曲了很多的價值觀,也扭曲了很多人的生活。
培養一個優秀的工程人員,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同時也要給他們機會去嘗試,挑戰與體驗,這些都是必要的過程。一個高科技公司,建立技術就像是蓋城堡一樣,要靠一磚一瓦堆疊起來,這也都是過程。一個公司沒有獲利,並不能因此就抹殺整個過程,因為可能只是少數幾個人的因素所造成,而不是整個團隊的失誤。
但如果我們以結果論來看,沒有賺錢就算是罪惡的,那麼投資人與股東當然要選擇賣掉或清算這個賠錢生意。可是,那些過程所建立起的門檻與資產,是否可以稍微轉個方向就變成值錢生意呢?這種例子很多,許多瀕臨倒閉的公司,在新的資金到位、同時轉換經營方針與管理方式之後,便作成了賺錢的生意。
以成敗論英雄是最簡單的二分法,不過也就往往容易看走眼。成敗畢竟是短暫的,累積起來的資產卻可長可久,遇到好的經營者,就可以有好的結果。那什麼是好的經營者呢?就是要知道過程的價值與客戶需求之間的「關聯」。簡單講就是要有伯樂,能慧眼識英雄。
社會大學固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結果論的環境,實際上則是一個「機會在等人,人在找機會」的迷宮,我們可能花了很多年走過各種不同的過程,失敗之後再失敗,直到遇上正在等待著我們的機會為止。但是如果我們被社會的價值觀影響,導致失去自信、否定自己,在失敗的壓力下放棄、崩潰了,就永遠不可能遇到機會了。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說:失敗是人生最珍貴的經驗。經營者最擔心的就是失敗,因為從雲端掉下來非常痛,但是哪一個經營者不曾失敗過?這些過程造就了更成功的經營者,不是嗎?拿到訂單不見得就會有嬴的結果,撐不下去,賠光了錢,不見得就是輸的結果,社會大學的結果論課程,是可以一直重修到我們遇到屬於自己的機會為止的,只是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堅定地淬鍊過各種不同的過程,直到累積足夠的成功條件為止。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