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對於團體而言,有存在的必要,維持著紀律可以讓管理的負擔大幅降低。大環境好的時候,看不出有紀律的差異,因為訂單滿天飛,儘管可能犯錯,但都還有事情可以做,可是當大環境差的時候,就會看出問題來了。有個電子業的大老就私下表示,由於金融風暴的餘悸猶存,未來可能數年之內,國際客戶都只會下「急單」而不是長期訂單,將現金留在手上。「急單」聽起來好像聊勝於無,但是急單的風險在於如果是缺乏紀律的團隊來接,不但沒辦法賺錢,還會越做越賠。
企業內部有「長期維持紀律」風紀委員的需要,但事實上又難以有人可以勝任,即使老闆自己來做,久了也鞭長莫及,於是用軟體來卡流程與卡輸入成了大家最喜歡用的方式。例如有個員工輸入錯誤,少輸入一個0造成公司的損失,因此老闆就會把IT人員找去,要求加入檢查。有些檢查是合乎邏輯的,但有些檢查不一定是,甚至很複雜。不管說IT人員是否有辦法加入這些卡住沒經驗或者粗心同仁的邏輯,這些三不五時加入的補丁,久了後不會再有人記得住,如果這些交錯的邏輯本身有什麼問題,或者,造成了工程師不敢去動程式的心理障礙,就會變成大麻煩。
為了讓員工之間的工作更有效率,我們會要求IT單位導入各種軟體來取代企業之間繁瑣的溝通。例如使用流程軟體解決公文傳遞問題,使用ERP軟體來整合各部門的運作。對於積極正面的同仁而言,我們省去了他們大多數繁瑣的事情,而更能將精神集中於核心工作上;不過,如果不是A級的員工呢?這些軟體似乎就變成了減少溝通或者避免溝通的方便之門,「我已經發Email了」,或者「反正待辦事項裡面是空的就沒事了」之類的想法開始醞釀,漸漸地我們常常聽到高階主管感嘆說,公司裡面似乎只有1/3的人在工作,其他的人在等系統出現工作。
有個事業成功的朋友,說過一句值得玩味的話:「我最怕幫部屬想工作」。如果我們的同仁,沒辦法自己去發現哪些事情該改進,哪些事情沒做好該加強,還有短中長期該做什麼事情,甚至最緊急的事情是什麼這些「不一定能完整描述」的待辦事項,那麼主管的能力再好也難以發揮,因為要幫員工想工作,然後指派他們去做,回頭還要檢查結果,再來看接下來該怎樣做。或許我們認為主管本來就應該做這些事情,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主管少費心在這些事情,多想想讓公司前進的事情呢?
如果員工能夠自動自發,其實就不需要卡住每個人的電腦系統,只需要發Email就夠了。但如果真的把流程軟體都去除了,大家都用Email,卻又會發生業務同仁亂指揮研發人員,產線人員的回報沒有人理會,事情拖很久沒人處理,會議上爭執有發了Email卻沒有收到或漏看的事情。
當我們想用IT來避免隨便,卻又會因為老闆可以輕易地使喚IT對系統做修改,到後來卻發生改不動或不敢改(怕改了之後發生不可收拾的後果)的問題。可是如果不去擋住員工缺乏經驗,粗心或者偷懶的行為,造成的損失都是立即的,萬一又是急單,真的很讓人跳腳!
基本上我個人是屬於「IT不動如山」的這一派,不管是什麼理由,其實不應該由我們來變動系統增加邏輯。如果公司裡面有很好的軟體工程,很好的紀錄,並且有完整的交接,或許還可以嘗試自己來「駭」一下系統,否則最好是希望公司的主管能夠不要用IT這道方便之門。我們常常會認為員工為了偷懶而方便,但員工的方便造成的問題比較小,如果管理層級透過IT來行使方便,未來的問題就很大。尤其習慣之後,往往都只是交代IT單位來進行,卻忘了企業應該要做的教育訓練,以及紀律的要求,原因當然是因為後面這兩件事情很麻煩,花力氣又不見得有成效。而且萬一主管離職了,他對這個IT系統所下的邏輯關卡,就很少有人知道來龍去脈,這不是更恐怖嗎?
IT能幫助賺錢的公司更加賺錢,前提在於企業本身努力地貫徹文化的傳承,員工的觀念洗腦,如果缺乏這些,卻想要靠導入IT系統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能沒有辦法如願,因為電腦與軟體是死的,員工的腦筋是活的,企業文化缺乏紀律的貫徹,用什麼樣的系統結果都是一樣。這也就是很多公司一直在找系統,卻忽略了說這種系統也有別的公司在用,為什麼別人用得很好,我們卻不能接受呢?還是說別人把精神放在持續性的教育訓練與文化的貫徹,我們則是只想著有了更好的系統才可以好好管理員工,也才能真正開始賺錢呢?
「方便」的用意本來是要提升大家的效率,但是到後來卻成了無效率的來源,無怪乎有個導入公文系統的長輩說,以前用Excel寫表單印出來,大家還會見面聊幾句,起來走一走,找主管簽名;現在這些都不見了,有沒有來上班都不知道,他現在也很迷惑,到底是大環境不好造成公司虧損,還是因為公司文化改變了,才開始虧損,真的想不通。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