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管理專家都在說:「人是最重要的資產。」儘管經濟不景氣,連表現不差的員工也被迫失業,勞資雙方的遊戲規則變成老闆說了算,員工但求保住飯碗便謝天謝地,企業管理者依然不得不正視這個議題:人,是最重要的資產。

剛過完令人百感交集的勞動節,馬上又要到鳳凰花開的畢業季。同時面對自覺工作岌岌可危的老員工,和一批嗷嗷待哺的新鮮人菜鳥,企業主管不僅得對抗大環境的磨難、適時招募新血,更重要的是拿出管理的智慧,讓公司裡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崗位上安身立命,將本身的存在價值最大化。

IT經理人,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要成為稱職的IT經理人,必修的功課很多,在「人」的管理上,要與一群直腸直肚的IT人員共處,有一項原則決不容忽視,那便是:公平。

管理的公平,可分三個層面來探討:「互動公平(Interactional justice)」;「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以及「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

互動公平主要探討IT經理人是否受到先入為主的成見拖累,給予他人差別待遇。IT經理人管理上的危機,在於他們與多數IT人員無異,都是工程背景出身,一旦產生某種信念,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改變,與人交往時,一旦受成見影響,便很難秉持客觀態度。加上工程師多有心直口快、不易溝通的毛病,IT經理人應三省吾身,擺脫性格上的包袱,用更開闊的心胸來了解人員的才能、需求和性格上的優缺,剔除通往互動公平的障礙。

至於分配公平,顧名思義,涉及薪酬、工作量及其他資源的分配,必須讓員工「相信」老闆是公平的,方可穩定軍心。以薪酬為例,美國學者John A. Adams的「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主張員工除了關心絕對報酬,還會比較這分報酬相對於別人是否合理,確認自己得到了公平的獎勵。由於IT部門普遍被視為成本中心,就算加班加得再晚,到了年終分紅之際,公司仍獨厚業務而輕IT。因此,替部屬爭取公平的報酬,肯定他們的貢獻,遂成IT經理人的責任之一。

另一方面,IT部門囊括大大小小難度不均的專案,所謂「能者多勞」,遴選能力強的工程師挑戰艱澀的任務,看似天經地義;把暗藏擢升機會的重要案件交付給私心屬意的親信,也彷彿順理成章。只是這樣的作法,已在有意無意間顛覆了分配上的公平。IT經理人指派工作時,應以前述的「互動公平」為前提,考慮到個人能負荷的程度及當事人的意願,開誠布公地討論,並容許眾人有平等的表現機會,不致埋沒了有潛力的未來之星。

程序公平方面,學者挖掘出一個有趣現象:不同於就事論事的西洋職場文化,在臺灣這個處處講求「人情」、隨時可能造成「互動不公平」的社會,員工顯然不太關心程序的執行過程是否公平。舉例來說,一般人得經過投履歷、層層面試等正常程序來找工作,但若是老闆的親戚,只消老闆交代一聲,便可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空降主管,在公司呼風喚雨。

學者指出,IT人員能否表現出良好的「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對於IT部門甚或整間公司的運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IT人員的主要工作,在提供讓主管、顧客及股東滿意的服務;IT人員執掌資訊流通的管道,也就扮演著組織、顧客、競爭對手及大環境間溝通的橋樑。IT經理人若放任工作環境籠罩著不公平的氛圍,導致人才產生反感、憤而求去,勢必對公司發展帶來負面衝擊。

為了達到管理公平,IT經理人應對員工一視同仁、適時鼓勵並多加溝通、安排合理工作量、明定預期成果及獎懲制度。公平的工作環境,可強化IT人員對公司的歸屬感,進而提升營運績效。

作者簡介:
曹承礎─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美國伊利諾大學電腦科學博士。曾任職於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曾擔任臺大EMBA執行長與 Global MBA總召集人,及臺大資訊管理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