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A級員工與D級員工之間的最大差異在哪裡?」閒聊間擔任總經理的學長突然問我。關於A、B、C、D等級員工的分類,是傑克威爾許在擔任奇異的CEO時提出的觀念:能力好,而且能服膺公司政策,團隊合作的員工是A級;與A級的各方面都相同,只是能力差一點,是B級;能力好,卻無法配合公司政策或者團隊合作,算是C級;D級則是能力差,又不願意配合。所以我認為A與D的最大差異是觀念與工作態度,因為態度不對,觀念不正確,所以做事情沒有效率,而且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個員工難搞又不合群。
「你說的只是結果」學長對我的答案不滿意,「真正的原因來自於缺乏就事論事的態度。」在工作場合裡面,我們之所以心理面會有氣,不想跟某某人共事,主要的原因也在於我們因人置事。確實有些人會讓其他人感到不滿,但是我們自己有沒有辦法壓抑不滿的情緒呢?還是找到機會就趕快跟其他人散播一下某某人的壞話呢?甚至在對上司與部屬溝通的時候,也要「故意」講出來對某人的看法,或者某人做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背後捅對方一刀。這些事情老實說我也都做過,尤其是當自己是小主管的時候,難免會因為部門間的溝通誤會別人的工作態度,也總是會被畫分派系,這時候,如果我們還是黑函送不完,整個團隊甚至公司就會烏煙瘴氣,嚴重一點就是內鬥。
部屬與主管之間,我們常常會希望好的主管能夠帶心,讓部屬願意為公司盡心盡力。可是對於帶心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定義可以遵循,有人說定期的聚餐,也有人說公平的獎懲,當然還有人說要有教育訓練。不過最基本要做到的事情,不是這些表面化的工夫,而是要讓員工服氣。「就是要在專業能力上能夠壓制底下的員工」我的朋友這樣說,他認為只要比底下的員工懂得多,能力比他們好,就可以壓制住他們的氣焰。但是這樣對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術業有專攻,我們懂得的部分與部屬專長的部份不盡相同,怎樣壓制?有很多的人往往心虛地用一知半解的說法來唬過,或者總是把新名詞朗朗上口,讓同仁知道自己也懂一些。好笑的是,我問過絕大部分的工程師,其實他們對於主管有幾兩重,一清二楚,主管裝模作樣的伎倆,下屬們還常常互相模仿來取笑呢!
部屬與員工們需要的,說穿了就是個「理」字。培養就事論事的態度,就是講理的開始。在一個組織裡面,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當我們要處理人的問題時,往往投鼠忌器,幾乎沒有辦法做得面面俱到。現在的社會不如以往,我們看高陽小說「紅頂商人」裡面描述胡雪巖如何怎樣做人安排調停等等,在小組織裡面都不管用,因為我們沒有資源,也沒有充裕的時間來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從開始就要求員工就事論事,少講一些別人的事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重要。用各種方式來壓制員工的作法,都會讓同事們只為了保住薪水而留下來,沒有什麼動力與動機去創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競爭力。
既然要就事論事,就需要足夠的資訊。我們常常會開一些重複咀嚼舊資訊的會議,這樣子對於事情沒有太大幫助,也就不夠就事論事。「所以情報與資訊的搜集是第一步」,學長說,「沒有足夠的資訊怎樣來論事呢?」把焦點從討論人的八卦拉回到事情本身只有「就事」的層面,要真的能討論出可以付諸實行的結果,就需要能夠「論事」,否則會而不議、議而不決,雖然跳脫了人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效率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糾葛,就算快刀斬亂麻,也不見得能理得清楚。當團隊陷入這樣的情況時,只會產生惡性循環,然後讓劣質的情緒感染整個組織,整個企業。身為專業經理人首先並不是要真的做些什麼,而是要讓整個文化回歸到客觀穩健的狀態,接下來不管做什麼都好。年輕有衝勁的主管,往往最被質疑的點就在於不夠穩重,有些人會說是壓不住場面,但是個人認為應該是沒有辦法將各方的勢力帶進「就事」的層面,也就因此連論事都甭說了。很多業界的前輩都提醒,要鍛鍊自己的EQ,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些都稍微有點縹緲,以我自己年輕時的經驗,要能壓下內心的那把怒火還真的不是很容易呢!所以就事論事這四個字不只是要對別人說,也要對自己說,隨時讓自己冷靜下來,才有辦法客觀地分析與了解問題,並且制定蒐集新資訊的方向。
爭執與歧見是阻礙企業與團隊速度最大元兇,更糟糕的是,很多的爭執都會在彼此的心理面留下陰霾,累積到後來就發生爆發。這種經年累月所累積的宿怨,是沒有辦法一次解決的。大多數的團隊流失人才,或者與客戶之間發生爭議,都有長期對於事情本身失焦,受害妄想與放太多情緒進入溝通等現象。與其用各種管理招式來控制住場面,不如放鬆心情,長期持續地以就事論事的原則來要求,自然會讓亂糟糟的情況穩定下來,也才能真正維持住真正的公平公正。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