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談到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你會想到什麼?對於多數的產業來說,BI所能做的,是協助企業在最即時的狀況看到銷售狀況、成本開支等等和營運息息相關的資料,協助企業的掌舵者,能夠有充分的資訊做出決策判斷,掌握先機。
但是在醫療業上,由於產業的特殊性,BI所能發揮的威力,可能就不光只是單純著眼在這一點,反而是更全面地影響著整個醫院流程與運作情形,甚至在輸入了長時間累積的資料之後,有能力提供醫院一套完整的流程準則。
多數醫院已能提供營運報表,BI應用開始偏重流程改善
現在臺灣多數的醫學中心等級醫療院所,其實最基本的醫院營收等數字資料統整,都已經完成,高層往往隔天就能看到前一天醫院的營運狀況。除此之外,由於健保局的種種規範,如用藥、病人數等等,多數醫院為了定期提供健保局相關的資料,在這一方面的資料整理上,也已經算是完備,並且能透過系統發出警告訊息,讓使用的醫護人員在開藥或看診時,能夠確保不會違反健保局的規定。
在這樣的基礎上,其實多數醫院開始著眼的是在這之後,還能提供哪些資訊,提升醫療品質。因此,BI這樣的工具,就逐漸開始走入醫療業資訊應用的範疇中。於是在這1~2年內,許多醫院都開始試圖導入BI工具,希望能夠透過BI工具將長年累積的資料,轉化成能協助改善醫療流程的資訊。
如果你最近很不幸地曾到醫院看病的話,你會看到醫療業現在整個流程的運作,都十分仰賴電腦系統的檢核。從你掛號的那一刻開始,每一個步驟其實都必須透過IT的協助、檢核,才能繼續往下進行,無論是醫生寫醫囑、開藥、取藥等,所有步驟幾乎都必須透過電腦系統進行。
正由於系統和流程之間的結合是如此之深,所以醫療業的BI,應用著眼點和一般企業有些許的不同,醫療業更期望能夠透過BI找到改善系統,進而改善流程的可能性。這一點可能和一般企業對於BI所抱持的態度,有些不同。
透過BI緊扣系統,透過系統規範流程
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對於醫療院所來說,由於現在都使用電腦系統控管整個流程的運作,每一個醫療過程的步驟,幾乎都會由系統記錄,然後由醫護人員執行,這使得BI所產出的資訊,等於是一家醫院在各個科別和醫療流程上知識的總結。有了這些知識,醫院就有能力設立各種流程該有的指標,透過這些指標緊扣著醫療系統的運作,讓醫護人員能在發生異常的時候收到警訊,也能遵循長年經驗累積下來的醫療規範。又由於每一個醫療流程的執行,都必須透過系統檢核,這時候透過BI整理歷史資料所得出的各種系統指標,又等於是進一步的緊扣著整個醫療流程的運作,如此環環相扣,最終流程執行完畢的資料,會再回饋到BI之中,讓醫療院所有能力再次透過BI,改善現有的各種醫療指標與規範,進而改善整體運作的不足之處。
如果這樣還不夠清楚,或許我們該看看一些例子。BI就協助萬芳醫院預測加護病房裡病人的僅存壽命,進而檢視醫療品質是否達到標準。萬芳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許明暉解釋,很多人有一種觀念,那就是如果越多人在同一間醫療院所過世,代表該醫院的醫療品質越差。但事實上不是如此,越是大型的醫院,才會收到越多的重症病患,所以醫院如果想要知道加護病房的醫療品質狀況,不能單單用死亡率的變動來看,因為病患的身體狀況、病症的種類不同等,都會影響到死亡率,唯有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才能真正一窺醫療品質的狀況,進而決定是否要改善。許明暉說:「透過BI,將10多年不同病症的病患,在加護病房平均死亡率、時間找出來,然後再依不同病症的數據,看病患進入加護病房後,與平均值相比較的狀況,這樣才能看出醫療團隊的品質。」
列寧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只要多走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錯誤的思維方向,會導出錯誤的結論。套用在醫療業的BI應用上,也是這麼一回事,由於事關人命,醫院在試圖透過BI找出各個流程所必須建立的指標時,必須考量多種不同的因素,這也使得其BI的應用更形複雜。每一個部門的運作與品質評估,都必須透過複雜且不同的資料交叉分析,才能得到結論。然後才能透過這些結論設立系統的指標,進而優化醫療流程。
其實從結果來看,醫療業對BI的期許和一般商業活動的企業相同,都是希望透過BI提煉出的資訊,協助企業成為更聰明、更具備即時反應能力的聰明企業。但是因為整個醫療流程的運作,和系統檢核的掛鉤更為深入(不是所有行業都像醫療業一樣,幾乎所有流程、步驟,都必須透過系統一步一步檢核),在系統和流程環環相扣的狀況下,醫療業的BI應用,和一般企業就有了分別,並不單只是著重在以資訊輔助決策方向的制定,更大的功效在於透過BI所產出的資訊,協助他們改善現有的流程,提升醫療品質。
萬芳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許明暉認為,只有排除不同的複雜因素,透過BI的歷史資料整理出不同的指標,才能真正評估醫療品質。
行政、研究,也能透過BI提升效率
當然醫院的BI應用,也不光只是用在醫療品質的指標制定上。不少醫院也透過BI所提煉出的資訊,協助醫護人員改善行政流程的效率。而在醫療臨床研究,以及行政方面,無論是國內外,都有不少單位開始透過BI這個工具,協助效率的提升。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就是應用BI改善行政流程的一個好例子。新光醫院透過BI所萃取出的資訊,改善了護理人員每日的行政效率,減少了排班、填寫臨床資訊所需耗費的時間。新光醫院資訊部主任湯慎元說:「過去一個護士長每天平均要花2~3個小時處理排班的問題,現在透過BI工具延伸而出的護理行政系統,可能只要花10分鐘就完成。」
此外,新光醫院也設立了一套學習系統。因為醫院工作人員包括行政、醫師、護理、醫技等類別,每個類別的人員,都規定必須在一定年數內,進修完固定時數的課程。比如說6年內要進修完150點的課程(每一點的時數按課程而定),如果沒有修習完畢,很有可能就無法換照。
於是新光醫院透過建置學習系統,讓醫院裡的每個人,只要登入系統的個人介面,就能看到所有該上課的訊息,也能透過Web介面檢查自己還有多少課程沒有上,提升在進修安排上的效率。這一做法其實也有效的提升了醫院在面對醫院評鑑時,整理資料的難度。過去這些進修的資料,在醫院評鑑時都必須提出,透過BI工具有系統的整理後,醫院評鑑時到處找資料的狀況就會減少許多。從新光醫院目前透過BI延伸而出的各種應用,我們可以看到透過BI提升行政流程效率的最佳例子。
而在研究方面,萬芳醫院最近將和10間醫院共享研究病例,這背後的支撐技術,也是BI。對於醫生來說,研究病例,是醫療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過去往往只能局限於自己所在的服務醫院,遇到的病例有限,在研究上或多或少有些不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內外醫療機構都開始利用BI架構,讓不同醫院間病人病歷能夠共享,進而加強醫師學習的效率。事實上,越多的研究病例,就能提供醫生更多元的學習管道。澳洲的醫療院所不久前就完成了類似的計畫建置,由墨爾本衛生署所主導的這個計畫,現在能夠提供16家不同的醫療院所,在保護病人隱私權的狀況下,共享可供研究的病人病歷。協助這個計畫的IBM矽谷研發中心軟體部資訊管理技術顧問團總監黃國威指出,透過BI的技術,達到研究病例的分享,是世界上各國醫療院所開始努力的方向,這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對於醫療業來說,BI能夠協助他們在三大方面改善流程、提升效率,這三大方面分別是行政、研究和醫療品質。在後面的篇幅,我們將介紹新光醫院、萬芳醫院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這3家不同醫院應用BI技術的方式,試圖呈現BI在現在臺灣的醫療院所中,這三大面向應用的狀況。醫療業的BI應用有其特殊性,期望有志於導入類似的應用的醫療業IT人員,能夠透過這三大面向的應用,獲得一些方向與靈感。
萬芳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許明暉認為,只有排除不同的複雜因素,透過BI的歷史資料整理出不同的指標,才能真正評估醫療品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資訊部主任湯慎元指出,透過BI 工具的協助,醫療業能夠以統整資訊的方式,大幅節省護理人員的行政工作時間。
【相關報導請參考「醫療業BI應用:白色巨塔的智慧結晶」】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