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在醫療業的資訊界中,一直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別的產業是服侍一個總經理,醫療業是服侍上百個總經理。」因為,每個醫療院所的醫師,對於醫療業的資訊人員來說,都是總經理。那麼,當醫院的高層希望資訊部門做出一套系統,讓每個醫生的績效一目了然,醫療業的資訊人員,該怎麼辦?

透過同儕評量,達到互相砥礪的效果

其實說白一點,在醫療業中,醫生就是得罪不起的存在,在這樣的狀況下,要資訊部門獨自去建立一套評量每個醫生績效的系統,會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主任楊榮林,了解了醫院高層希望有這樣一套系統後,在討論後,就規畫了一套評量的方式,讓醫生跟自己同科別的其他同事比較,這比較像是自我與同儕砥礪的一套評量系統,而非由特定單位打分數。而這套系統的背後,所使用的就是BI的工具。

這套系統叫做醫師個人檔案(Physician Profile)系統,透過不同科別自己訂立的評量指標,讓醫師能夠在線上看到與其他同儕在各種指標平均值的差異。楊榮林說:「光要決定用哪些指標,就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不同科別的使用者溝通。一些共通的指標當然沒問題,包括收入、抗生素感染率等等,但不是所有的指標都能夠共通。比如說,以腦外科的死亡率和全院比,就很不合理,當指標不合理的時候,你怎麼能期望醫生願意使用這樣的系統呢?」

由於醫生在醫院中擁有很高的地位,醫院的資訊部門不可能直接去和醫生說「你的效益太差」這種話,過去也沒有任何指標可以協助高層和醫生去了解每個人的工作效益狀況,所以設立各個科別的指標才會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但透過這些指標與系統的協助,未來醫生就能透過與同一科別的同儕比較,讓醫生和高層看到透明化的績效狀況,醫生也能因此自我鞭策,達到提升醫院營運效益的結果。

對此,楊榮林說:「這是一個目標啦。不過資訊系統所能做的就是提供足夠的資訊,能不能真的達到提高營運效益的效果,和資訊系統上線的關聯性其實不見得這麼絕對。醫院的資訊部門所能做的,就是協助制定出合乎科別的指標,並且提供能夠呈現資訊的系統與介面。」此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推動此一系統時,還有由該院管理中心的醫療品質部協助,以醫品部為專案的主導者,這也減輕了許多可能會遭遇的困難。指標和最終的評估,都是由醫品部為主導,讓IT部門扮演輔助的角色。而醫品部也能在IT建置上,發揮顧問與中介潤滑劑的能力,減少使用者反彈的力道。

透過委外技術轉移,學習經驗

除了上述這些困難外,要做到這些資料和指標都透明化,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有一份乾淨的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系統分析師陳含迷,是負責建置此一系統的負責人,他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早從5~6年前,其實就有建置類似系統的想法,但是一直到前年才付諸實行,不過資料一直以來都有做整理,較沒有雜亂無章的問題。而該院在導入Physician Profile這一系統時,第一步先做的,就是將線上系統的資料,複製一份到另外一套儲存系統上,讓BI工具存取,減少對線上系統的影響。

當時因為看到Analyzer這套工具有很方便的圖表繪製能力,許多功能也符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需求,所以先請廠商技術協助導入,並且趁這段時間學習Analyzer的使用方式。陳含迷說:「簽約的時候,我們就簽下了技術移轉的條件。當時就想學會技術後,由自己來做。這是因為我們自己對於資料庫和不同系統間的關聯性比較了解,委外給廠商做,不見得會比較快,也會比較沒有彈性。」

現在已部分上線,全院科別指標將在今年底完成

由於Analyzer有自己的語法,所以當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會考慮到技術的移轉,事實上是有其必要性的,資訊人員還是必須透過技術移轉的時期,學習獨特語法的使用。此外,由於臺灣醫療業的特殊性,多數的醫療院所,除了導入應用已經非常成熟的系統外,多數都還是會希望自行開發。尤其是「客製化」這三個字,對於醫療業者來說,很多時候就等於沒辦法掌握核心技術、廠商沒辦法提供足夠的更改彈性、系統最後會無疾而終等等的負面意涵。偏偏醫療業各種系統的變更又十分頻繁,這也是為什麼,多數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總是希望由自己來開發系統的原因。

有了技術轉移這一段過程後,協助建立此系統的4人團隊,現在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將不同科別的指標系統上線。預計將在今年底讓全院的不同科別,都能有各自的指標,納入此一系統中。目前最先由該院的麻醉科開始做示範性的導入應用,預計將逐步上線,推動到不同的科別。

其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例子,比較類似BI的最基礎應用,這也是不少臺灣的醫療院所還在接觸的階段。除去健保相關的資料不談(這一部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和多數醫院一樣,都已經整理完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做到的是讓各種能夠相互比較的指標,透過BI工具將之從系統資料中撈出來,然後呈現給使用者。這樣的應用,還沒有達到預測或是緊扣流程的階段,比較像是醫療品質的指標呈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光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透過BI工具的應用,將資料做到透明化,就已經對於醫療業的整個營運帶來間接的影響。此外,其技術轉移的經驗,也足供有心開始建置醫療業BI應用的資訊人員參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透過BI讓醫師評量指標透明化 

檢驗部各組狀況

透過BI 工具的協助,使用者可以看到不同組別內同儕的績效狀況,也可自行拖拉不同的分析維度。上圖為生化組的檢驗狀況,透過同儕間的比較,間接的帶動醫院運作效率。下圖為組內人員狀況。

 

各組統計報表

系統也提供不同組別的圖表報表產出,高層可以直接看到不同組別的狀況。

 

組別統計報表

也可依時間檢視績效狀況,不同科別的指標各有不同。

 

【相關報導請參考「醫療業BI應用:白色巨塔的智慧結晶」】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