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要在中國獲得1億用戶,得花多久時間?普華永道(PwC)大中華區金融產業顧問諮詢服務部營運長張立鈞表示,非智慧型手機花了15年的時間,寬頻網路、QQ和數位電視也都推出10年以上才達到1億用戶,智慧型手機出現後只花3年就獲得1億用戶,隨後興起的社群平臺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都只花了2年,微信、滴滴打車花了1年多,而阿里巴巴的餘額寶更在短短1年之內得到1億用戶,這些數字都已經非常驚人。
不過,就在最近,這個數字恐怕要再度被打破,上個月Apple Pay進中國以後,在短短5天內,用戶綁定的信用卡張數已達5千萬張,張立鈞預估不用1個月,Apple Pay就能在中國獲得1億名用戶,而Apple Pay只是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中的其中一位新星,張立鈞近日來臺揭露了Fintech在中國的發展現況,並剖析了背後的主要驅動力,包括既有信用體系不完善、邊緣需求大及政府容錯力等。
政府容錯力是創新關鍵
張立鈞表示,過去中國在金融建設及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反而成為他們發展Fintech(金融科技,中國稱作互聯網金融)的最大驅動力之一,讓他們在新一波Fintech浪潮上搶得先機,當然,網路技術及整體市場環境也都推了一把,而政府初期的漠視,更是讓中國快速發展的關鍵。
他表示,任何創新都要有容錯機制,如果不能犯錯,就不可能創新,因此政府在發展金融科技時要有容錯力,而非一味的限制。他認為臺灣在金融科技發展相對落後的原因,除了整體市場規模落差之外,更重要的是擁抱外來技術的速度太慢,在理念及新技術的接受度來說,也都還不夠開放。
不過,中國政府也並非完全不管這些創新模式,張立鈞解釋,這是因為政府認為這些新興商業模式的初期規模都還太小,不足以對資本市場造成威脅,因此任由他們發展到一定規模,一旦發生足以影響資本市場的事件後,政府才出手介入,訂立相關規範。
反觀臺灣在開始發展之前,就需要一段醞釀期,儘管業界蠢蠢欲動,但往往等到法規開放一步,整個市場也才往前走一步,起步都難了,更遑論市場要成熟、熱絡,和中國相比,可說是兩個極端的例子。
張立鈞以臺灣目前還推動不了的P2P借貸為例,中國的P2P借貸市場交易規模,從2010年開始,每年都有超過200%的驚人成長,在2015年時單月交易量已經達到800億人民幣,今年1月的月交易量更突破1千億元,以平臺家數來看,在2011年時只有20家,但目前已經有3,600家。
當地的P2P借貸可分為四種模式,第一種是單純的線上資訊仲介平臺,只能取得訊息,不直接透過平臺交易;第二種是平臺自營模式,平臺本身也是信用仲介;第三種是資金批發模式,平臺和其他擔保公司合作;而第四種則是自營加批發的混合模式。
張立鈞表示,其實P2P借貸最原始的模式是第一種,只做單純的資訊提供者,但是在中國發展後,衍伸出其他三種模式,他坦言,因為市場上存在各種需求,而監管方面又有漏洞,因此在中國市場,商業模式變質是很正常的現象,也因為這樣,其中以平臺自營模式為主的P2P借貸在這2年內出現不少詐欺事件,最誇張的不法案例是,有業者早上才開門,晚上就倒閉、捲款而逃。
不過,由於這些新興商業模式一開始的資金規模總和大約幾百億人民幣,相較如中國工商銀行的十幾萬億資金規模來說還太小,尚不足以對市場造成系統性的風險,因此政府遲遲沒有進場,一直到去年發生兩大宗詐欺事件,其中一家牽扯超過400億、幾十萬名投資人,另一家更牽扯多達700多億資金、一百多萬個零售投資者,這兩宗大型詐欺事件才終於引發中國政府對P2P借貸市場的高度關注。
因此,中國銀監會趕在去年底之前,制定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與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的核心要點,包括確立了網路貸款產業的監管總體原則,是以市場自律為主,行政監管為輔,並強調P2P網路借貸的核心本質與法律地位是作為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除此之外,銀監會也根據過去的不法案例,列出12項限制,規定業務邊界,包括不得吸收存款、設定資金池等12條違法行為,也規定P2P借貸平臺的資金須由銀行來託管。
對整個金融科技市場,中國也在去年6月宣布銀行可以設立互聯網金融子公司,張立鈞強調,若是一開始市場上就有很多規則和限制,便很難有創新和現在的市場規模。
而P2P借貸接下來的發展,他認為產業將重新洗牌,有些衍伸出來的商業模式,不一定能繼續存在,也可能會回歸到P2P借貸最原始的業務模式,另一方面,風險管理方面的要求,如何用大資料進行風險控管,都是未來轉變的方向。
銀行最怕第三方支付,Apple Pay拉攏銀行創雙贏
除了P2P借貸之外,中國互聯網金融主要模式還包括第三方支付、直銷銀行、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互聯網眾籌(群眾募資),張立鈞表示,很多人說互聯網金融要顛覆傳統金融,不過他認為,互聯網金融主要顛覆的是業務模式和通路,在金融本質上如存款/貸款、投資/融資、結匯、風險管理等,這些功能並沒有改變,只有通路、客戶接觸點和客戶體驗不一樣而已。
其中,第三方支付更是造成中國傳統銀行最大威脅的一大領域,張立鈞表示,相較於P2P借貸,第三方支付反而才是傳統銀行最害怕的,因為整個銀行業發起的最原始業務便是支付,對銀行來說支付不只是最核心的一環,更會連帶衍生其他業務如存貸、理財、投融等,而支付市場又分成線上支付、行動支付及線下支付(傳統POS)。
他表示,中國目前有90家互聯網支付業者,37家行動支付業者,其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4萬億人民幣,成長到目前的27萬億,主要參與者如已有好幾億用戶的阿里巴巴支付寶,不僅占了7成的中國行動支付市場,同時也是線上支付市場的龍頭,而騰訊財富通則占了2成市場。
不過,其他包括Apple Pay,或是小米、三星的支付服務,也很可能是接下來支付市場的主要競爭者,最後誰是贏家還不知道。
張立鈞認為,Apple Pay除了品牌優勢之外,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也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很大的差異。支付寶的和微信支付都是屬於繞過銀行的第三方支付,但是Apple Pay與銀聯及中國的主流銀行合作,創造雙贏的生態體系,銀行還是繼續發卡,銀聯負責清算,而蘋果只是提供了新的入口,對原來的生態體系並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不僅如此,張立鈞也提到,在傳統生態體系中,講求互利共存,但是在互聯網領域,競爭者都只追求第一,不管是社群平臺、搜尋引擎都是如此,第二名和第一名之間的差距往往已經相去甚遠,也很難賺到錢。
而驅動中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可從網路技術、消費者需求及整體市場環境三方面來看,張立鈞表示,在某些商業應用或推廣上,中國甚至領先美國,一方面是因為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之下,包含大資料、雲端運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推動,以及快速成長的寬頻網路速度,這些技術演進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一個基礎的運作平臺。
中國過去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新互聯網金融有機可乘
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過去幾十年在金融及信用體系的建設不完善,許多邊緣需求無法被滿足,如小型企業或新創公司無法得到充分的金融服務,他說,中國工商銀行的英文簡稱ICBC甚至被笑稱是「愛存不存」,這也意味著,由於中國的銀行過去幾乎是躺著就能賺錢,因此他們較少顧及到那些需要特別服務的客戶和業務領域,也因此浮現了新市場需求,由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來滿足這些消費者需求。
整體市場環境來看,中國的金融產業各個領域都需要牌照,管制較嚴,而互聯網金融出現後,許多領域不需要牌照就能提供金融服務,因此催生出許多機會。
不僅如此,中國政府近幾年積極推動互聯網+戰略,不只是推動互聯網+金融,還包括醫療、健康、工業等各領域,驅動傳統產業創新應用,進而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張立鈞表示,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在去年已經提升成國家戰略,過去1年內,從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各個部會及新聞媒體,都聚焦在互聯網創新的推動。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