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除了比特幣之外,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區塊鏈實例,並非是金融界的應用,反而是IBM內部的供應鏈區塊鏈金流系統。主導改造新系統的IBM院士Donna Dillenberger表示,區塊鏈鬆綁了IBM卡在供應鏈交易爭議中的1億美元,提升了企業資金的活用度。
IBM融資部門(Global Financing,IGF)有一套供應鏈金流服務,提供訂單、庫存、應收帳款等金流服務,給IBM內部超過4,000家的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和業務夥伴使用,平均每年交易的總金額更高達440億美元。
原有交易方式是製造業者生產出伺服器、電腦等IT設備的零件後,在交由運輸公司進行送貨,最終交付給IBM。為了完成一份產品訂單,背後一整串流程中有許多人工作業,如訂單建立、包裝送貨、訂單金額輸入、發票寄送等,若有一個小地方出現人為失誤,追溯起來十分麻煩。根據IBM統計,過去平均每年有多達2萬5千件的訂單爭議,每件平均得耗上44天處理,因爭議而凍結的帳款累計多達1億美元,都得延遲付款。
臺灣IBM技術長徐文暉透露,為了解決內部資金活用這個業務上的痛點(Business Pain),IBM改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來記錄供應鏈上的各項廠商資料,包含訂單、庫存以及應收帳款等金流服務。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新版IBM供應鏈金流平臺也在今年9月正式上線。Donna Dillenberger在Edge 2016大會上揭露更多IBM用區塊鏈改造供應鏈交易的細節。
供應鏈大改造,增進業務效率及資本自由度
Donna Dillenberger表示:「區塊鏈的重點在於可供多方合作夥伴提供資料。」這些難以管理的大量交易資料,全都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分類帳作為交易的紀錄帳本。IBM採用了開源區塊鏈專案Hyperledger,這套平臺採用了私有鏈(Private Chain)架構,設計了一個准許制(Permission)來確認使用者的身分與認證。
在IBM供應鏈上則是只有通過准許的供應商或業務夥伴就可以將交易資料上傳到區塊鏈。「利用區塊鏈的可追蹤、不可竄改,以及最終結果的一致性,讓這群IBM供應商在一個具有隱私、安全的區塊鏈上共享交易記錄。」她說。
流程上,當製造業者、運輸公司分別把訂單與送貨資料上傳到區塊鏈,區塊鏈的驗證過程就成為一個工作流程(Workflow),交易的三方可以上平臺檢視目前訂單處在哪一個交易階段,又有哪些是遺漏需要補齊的資料,隨時追蹤訂單進度。
更重要的關鍵是如何設計供應鏈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Donna Dillenberger表示,區塊鏈就是一個交易資料庫(Database),而智能合約就是應用程式,內嵌在區塊鏈系統中。IBM利用智能合約來掌握每一項工作的金流運作。
舉例來說,當一份智能合約同時接收到來自製造業者、運輸業者的兩份出貨通知時,才會自動履行合約條件,例如依據訂單撥款給雙方。
「兩方都是各自獨立存取區塊鏈上的供應鏈資料。」因為私有鏈的設計,Donna Dillenberger特別強調,製造業者與運輸公司雙方各有獨立的帳本,但可以透過區塊鏈伺服器節點身份來共同參與區塊鏈的維護,一旦系統中有任何改變都需要取得其他節點的確認,必須要取得3分之2的參與節點通過共識機制(Consensus),才有可能竄改,例如有份確認後的訂單,任一方想要竄改,得獲得三分之二節點的同意後才行,「而這幾乎不可能發生。」她說。
因此,IBM這套供應鏈區塊鏈可以提供一個各自可獨立、多中心且不會被竄改的分散式分類帳本,而且在確保商業隱私之下共享訊息。過去散布在每一個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以及業務夥伴的交易記錄,現在則透過區塊鏈的分散式分類帳本,讓每一個供應鏈上的夥伴都可以有一筆交易的全程檢視模式,例如零件製造商可以隨時在平臺上看見自己的訂單跑到那個階段、貨物是否配送正確,是否送達收貨方等,「如此就能減少爭議,這是交易流程透明化帶來的好處。」她說。
Donna Dillenberger表示,區塊鏈在這樣一個傳統的供應鏈系統上,減少人為造成的失誤與冗工,有更少的爭議、更快的結算速度,根據IBM融資部門統計,可以把爭議解決的時間從44天減少為10天。更重要的是,困在爭議中的一億美元得以鬆綁,大幅提升了資本的自由度。
合作夥伴編號945與供應商3574在2015年8月一共有17筆交易,在區塊鏈上工作流程一目瞭然,有任何問題爭議產生,介面就會顯示出黃色警告。圖片來源/IBM
開源區塊鏈專案Hyperledger,打造不同產業的應用
徐文暉預估,3年內區塊鏈就會是一個破壞性的新科技,他透露,臺灣目前就有醫療器材、製造業、以及電信公司等正試圖瞭解區塊鏈,跨產業應用雖然還未成熟,但區塊鏈技術勢必面臨著不同商業模式與情境。
而IBM所採用的區塊鏈技術是Linux基金會底下的開源區塊鏈專案:超級帳本(Hyperledger)來提供企業服務。致力在推動企業聯合投資、協作的Linux基金會,在去年12月17日宣布了開源的Hyperledger專案,它的核心宗旨就是用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以及開放治理(Open Governance)的方式,制定產業應用的開放標準(Open Standard)。社群參與者可以共同協議技術標準,開發人員就可根據產業特性去建立應用。Hyperledger的目標,就是要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不同產業中應用。
Hyperledger並不屬於公有鏈(Public Chain,如:比特幣),他是需要經過用戶審查及認證才能加入區塊鏈交易的私有鏈。透過CA(Certificate Authority)來進行公鑰、私鑰、數位簽章的發行,同時也要管理使用者的帳戶,確保實名制。除了第一道的用戶認證關卡外,還有兩個確保區塊鏈資訊安全的關卡。在儲存交易記錄的區塊(Block)安全與隱私上,Hyperledger利用PKI加密機制的公、私鑰來執行數位簽章,進行區塊的加密。第三個則是共識機制,3分之2的帳本參與節點互相驗證區塊內的交易記錄。通過共識機制同意的交易記錄,就可以寫入(Append Only)的共享帳本來確保交易資料的不可竄改(Immutable)以及永久保存(Finality)。
Donna表示,商業的運作都是希望有隱私性的,而且資料的安全性也是首要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IBM選擇私有鏈Hyperledger作為底層服務的技術。
IBM在Hyperledger的董事會與技術委員會分別占了2、3席,並且在今年2月貢獻了4.4萬行程式碼給Hyperledger。徐文暉透露,「IBM會投入Hyperledger,就是因為開源可以省掉不同底層協議的整合成本。」他表示,使用相同的結構(Fabric),未來在跨產業的整合可減少成本。而且在開源、協作的專案運作上,也可避免單一平臺供應商的壟斷。
熱門新聞
2024-12-08
2024-12-08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