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融機構正積極在區塊鏈技術上進行卡位戰,中國信託在10月上旬時宣布加入全球最大的金融區塊鏈聯盟R3,成為臺灣第一家進入國際聯盟的銀行,他們要透過R3來發展跨境支付與區塊鏈技術。隨後又宣布成立「中國信託區塊鏈實驗室」,組成一支50人團隊,積極應對Fintech浪潮。中信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李約表示,中信正循著4大發展策略,來搶攻區塊鏈技術市場。
「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銀行業務到底會不會被Fintech所取代?我總是很有信心地說,我不擔心。」中國信託總經理陳佳文在中信區塊鏈實驗室成立的記者會上表示,即便外界擔憂銀行的未來,而Fintech公司確實技術很強,但是銀行所扮演的角色已經存在超過幾百年,在業務上所擁有的合規標準、風險管理絕對是Fintech公司無法跨越的門檻。
陳佳文更點出,銀行最大的競爭者並不是Fintech公司,而是利用Fintech技術推出更好的金融服務的銀行。因此,為了取得競爭上的優勢,他們選擇加入大型國際聯盟R3,並且成立實驗室來研究區塊鏈技術。陳佳文說明:「區塊鏈技術可以把需要3到5天的跨國交易時間縮短到5秒以內,在透明、安全的環境底下做交易認證、身分認證,這就是原因。」
參考全球經驗,用4大策略發展區塊鏈
中信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李約透露,中信在發展區塊鏈上所遵循的4大策略,就是全球金融機構發展區塊鏈的策略,分別是參與聯盟、實驗團隊、策略合作以及投資布局。加入大型聯盟如R3就是中信的第一步,李約表示,聯盟內部都採用同一套金融產業的區塊鏈底層協議,加入的目標是為了確保中信的技術可以跟國際對接。並且以R3作為通往國際的協助窗口,可跟全球的金融機構合作,包括花旗銀行、巴克萊銀行、瑞士銀行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等,一起研發更多的區塊鏈創新應用。
面對外界質疑中國信託為何選擇花錢加入國際聯盟,而不選擇國內聯盟,扶植對內產業,總經理陳佳文特別澄清,並不排除加入國內聯盟,但是區塊鏈不能只侷限在國內,「因為區塊鏈不能自己玩,確實加入國內聯盟,匯款給富邦、國泰等銀行,認證會變得很簡單,但要匯款給國外機構卻跨不出去。」他說,中信的國外帳比大約佔了5成,而R3串連超過50家的全球大型金融機構,可以在跨境交易上合作,減少跨國匯款的作業成本與風險。強調共同協作的R3也可以在創新應用上與國際合作。「加入國際聯盟對技術提昇以及國際化,是必要的一步。」陳佳文說道。
跨出國際化的第一步後,中信再祭出第二個策略:成立內部實驗團隊。李約表示,中信區塊鏈實驗室的成立就是為了統籌內部的需求與資源,「我們串連法金、個金、信金、證券與保險,5個金融事業,去統籌他們的需求以及Know-how。」同時,實驗室也是中信的區塊鏈開發代表。這支50人的團隊,背景多元,來自銀行、保險、證券等事業單位,分別專注在業務規劃、資訊技術以及遵法合規上。近期R3也會派出專案經理加入實驗室,協助判斷出適合進行概念性驗證(POC)的專案。
而在策略合作上,區塊鏈實驗室目前除了與R3合作外,更積極加入以太坊(Ethereum)全球社群,也與中華電信、臺大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以及政大區塊鏈實驗室合作。「學術單位在Privacy、Scalability的技術層面比較有鑽研,也走得比較前面。」李約表示,將借助學術機構在技術議題的研發,協助中信的區塊鏈發展。而跟中華電信方面的合作,中信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蘇美勳則透露,可能會是與歡樂點的點數交換方面有關。
經過POC階段,一旦確認使用區塊鏈確實可以增進業務效率,就進入策略的最後一環,投資布局,例如高盛(Goldman Sachs)就砸下5千萬美元買下比特幣交易平臺公司Circle。總經理陳佳文就表示,目前也會針對小的Fintech公司進行投資。
未來應用區塊鏈3面向:跨境、境內、行內
而中國信託會將區塊鏈應用在哪些面向也是外界關注的重點。李約表示,可歸結出3個面向,首先是「跨境鏈」,跟全球的金融機構進行跨國貿易、融資以及匯款等業務,也會與跨國的金融機構合作開發技術開發,這個部分可從透過R3獲得助挹。
第二個面向則是「境內鏈」,主要會是國內的證券、保險、信用卡點數交換,李約表示,臺灣目前的技術還算早期,未來將會有更多國內的聯盟與技術現身。而第三個面向則為「行內鏈」,尤其是跨國組織利用區塊鏈可以提升內部資訊傳遞的效率,包括資金調度、KYC以及防治洗錢等。
李約原本預期,行內鏈因為障礙最少,也許是最快達成的應用,但加入R3 後,跨境支付的進度大幅提前,有機會比行內鏈、境內鏈先行。
不過,區塊鏈技術在臺灣仍太過新穎,在業務上還有許多未知數。李約說明,實驗室可望在明年開始進行專案的POC,並利用監理沙盒來進行試點、小規模的測試。他樂觀地指出,去年各界預測區塊鏈會在2020年進入商轉階段,但是今年金融機構紛紛搶進,有望將時程拉近到2019年甚至是2018年。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2
2024-11-14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