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清華大學與新光集團簽約,以BOT模式建構育成大樓,打算成立育成公司,今年初交通大學也向教育部提出育成大樓BOT建置案。除清大、交大外,台灣大學也將在這星期的校務會議中,討論育成公司的提案;成功大學則表示不排除發展育成中心的機會。以企業經驗引導育成,提高利潤回饋學校
上述學校結合產業成立育成公司的著眼點有二,其中之一為產業界擁有較完整的企業建置經驗,可以彌補學校以技術為重的不足;因此,若能成功地培育進駐廠商,則育成的利潤亦會提昇,產業界再以一定的比例回饋學校,則可稍解學校經費短缺問題。
清大已與新光集團簽約,交大則擬採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但交大所提出之計劃案迄今尚未通過教育部審查;交大曾經表示,此BOT案是由校友提出,未來由校友組成的創投,可能會參與投標過程,不過仍會秉公處理。
事實上,由於育成公司與產業的合作,絕大部份的規則都是由學校所訂,包括比例並不低的回饋金,以及學校必須握有育成公司運作部份的主導權等條件在內,因此,願意接受此一嚴苛條件的企業並不多,除了真的非常有興趣、主動尋求合作的企業外,擁有資金的校友「金主團」也成為學校眼中的不二人選。台大這星期召開校務會議進行審核
台灣大學也將在這個星期所召開的校務會議中,討論育成公司的提案,不過,台大並不蓋新的育成大樓,而是整修舊館來當作育成公司的辦公用地,此外,台大亦屬意於由台大校友為班底組成的創投公司來擔任共同經營的角色。
另傳出也有意與產業合作成立育成公司的成功大學則保守地表示不排除這樣的機會,成功大學育成中心經理吳中仁表示,學校經營育成中心的主要目的為技術擴散,以學校的定位,並不能投資進駐廠商,僅能由公司單位來投資,因此,與企業合作經營育成公司,再回饋校方是一現在可行模式。育成公司非人人可做,私校多半缺乏資源
觀察上述籌設育成公司的學校,不難發現這些大學除了校內技術資源豐沛,與企業或校友的關係也很重要。以台大與交大為例,由於台、交出了不少的高科技產業創業家,這些校友除了分別成立創投基金並將盈餘回饋學校,並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因此,資金來源不虞匱乏。
反觀台灣的私立大學,校內資源與國立大學無法比擬,校友所能挹注的資金亦有限,籌設育成公司的途徑,可能得透過尋找大型企業的合作或多家創投共同投資等方式,可以想像的其是所洽談的條件將不會如同國立大學那樣地優渥。
熱門新聞
2024-11-10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