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CI標準推出,為容器標準化踏出重要的一步。在2015年,由Docker、IBM、微軟、紅帽及Google等廠商所組成的OCI聯盟成立,並於2016年4月推出了第一個開放容器標準。除推出OCI Runtime標準,讓開發者打包、簽署應用程式,並可以自由選用不同的容器Runtime外,還推出開放容器OCI映像檔標準,由容器技術社群訂定規範,確立容器映像檔建立、認證、簽署以及命名的方式。而在近日,第一個標準OCI 1.0版終於正式出爐,而OCI聯盟執行總監Chris Aniszczyk表示,此標準也意味容器離標準化更近一步。
在發布這個開放容器標準後,Chris Aniszczyk表示,為容器技術在真實世界落地時,帶來基本的開放標準,「包含了容器映像檔格式以及Runtime規格的標準」,他也認為,推動此標準,可替企業解決容器在各環境互通性的難題,也為創新帶來更多動力。而OCI聯盟之中的發起者Docker,也揭露在OCI的未來發展動向。在此次發布為Runtime及映像檔建立標準,OCI聯盟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推出一個認證計畫,「確保這些廠商釋出產品、專案,的確符合OCI制定的標準。」
在OCI 1.0釋出後,任職於OCI以及Docker的開源軟體事業顧問Stephen Walli也出面澄清,說明技術社群常對OCI標準抱持的幾大迷思。
第一迷思:OCI可以作為替換Docker的解決方案
OCI是規範容器的標準,並非技術,「它離進入正式環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以發展超過20年網際網路而言,也有許多通用協定,如TCP/IP、HTML等,而網通廠商只是參考這些協定,發展自家的產品。同理,Docker也只是其中一家遵循OCI標準的廠商,依此發展自家的產品、技術。
第二迷思:許多產品及專案早已符合OCI規格
雖然OCI 1.0版近日已經釋出,但OCI標準目前仍然處於開發階段,「廠商不能宣稱自己的商品符合、相容於OCI標準,直到今年底通過正式認證。」
第三迷思:Docker不支援OCI標準
Docker是OCI聯盟的草創成員,不只貢獻許多程式碼,也為OCI Runtime及容器映像檔標準建立投入貢獻。在2013年爆紅的Docker,其映像檔及Runtime標準也成了業界普遍遵循的規範。Docker為了激發創新,並確保容器技術不會走向多頭發展,「也將程式碼交給中立管理機構。」Docker也承諾,未來旗下產品都會通過OCI標準的認證,展現該標準對技術規格的規範效力。
第四迷思:OCI標準是為Linux容器而打造
若因OCI聯盟附屬在Linux基金會之下,就認定該標準只相容Linux容器是個錯誤認知。Docker技術是從Linux世界開始發展,不過近年該公司也與微軟有許多合作,讓Windows Server也可以執行Docker。
第五迷思:Docker僅是OCI聯盟的其中一員
Docker公司除了是OCI聯盟的創始成員外,在草創初期,也貢獻了許多程式碼,作為爾後容器映像檔、Runtime標準的基礎,例如貢獻了Docker V2映像檔,奠定未來OCI映像檔標準的基礎。
第六迷思:CRI-O跟OCI專案相同
CRI-O專案是Kubernetes育成中心在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CNCF)旗下的開源專案,「CRI-O是以更早版本的Docker架構作為基礎。」而Docker捐贈給CNCF的Containerd專案,主要負責映像檔的傳送、儲存、容器執行,以及其他底層功能。
第七迷思:OCI標準已經完成制定作業
雖然近日發布的映像檔、Runtime標準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不過仍然有許多工作正在執行。Docker表示,下個重要工作就是推動後續認證作業。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2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9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