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前大家都在談IoT,兩年前開始談AR和VR,現在最火熱的話題則是AI,全世界都在投資AI,就連臺灣科技部也投入160億元的資金在AI的研究上。
「這次臺灣的投資不算晚。」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大家可能會覺得經費不算多,」因為科技部的投資是用在AI學術發展的基礎,可能會帶來翻倍的產業再投資,進而帶動整個臺灣的AI產業,「最重要的是有沒有發現在地優勢。」他強調。
簡立峰過去在中研院資訊所13年的時間,奠定了產業和學術的經驗,也是臺灣第一代從事AI研究的學者,儘管現在已經不做AI研究一段時間了,但他笑著說,「以前從事研究時,教授都會說AI這一行是沒飯吃的產業,沒想到,30年後AI技術終於開花結果了。」AI並非是最近才開始竄起的技術,而是經由過去30年的累積,才有今日的成果,「如果沒有過去長年AI研究的發展,現在失敗的機率也非常高。」
簡立峰指出,AI是一場從網路時代持續到現在,才形成的完美風暴,AlphaGo的成功就是引爆點。而且,過去從沒有一個名詞像「AI」,能讓不管是政治人物、各行各業都認同,「AI開啟跨領域的時代!」,他認為,臺灣要發展AI,必須要跨到各個領域,
過去人們認為,圍棋很複雜,即使有棋譜,也要像人類具備累積知識的能力,才能學會圍棋。但是AlphaGo和人類圍棋冠軍競賽,竟然還打敗了棋王。一般職業棋手,一年也不過下50~60盤棋局,但是AI卻可以下好幾百萬盤,簡立峰指出,AI透過大量的訓練資料不斷地學習,一直練習,就能產生比人類還要傑出的結果。
AlphaGo的成功,讓許多人將焦點放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但是,簡立峰提醒:「這次臺灣應該要看見AI全球化的趨勢,要思考臺灣在世界的角色如何重新改變,找到臺灣可以發揮的應用。」
行動AI應用將是臺灣新機會
舉例來說,數位服務就可以善用AI,目前世界已經從行動第一走到AI第一,「在AI的年代,智慧型手機不再只被當作手機使用,而是變成了人類的數位代理人,」簡立峰指出,以後手機就代表了使用者,甚至比使用者還要了解自己,幾乎可以幫忙打理任何生活中的事情,「這些都是臺灣可以抓住機會的應用。」
他解釋,要了解AI的發展方向,大致可以從人體感官能力來了解,包括聽覺、視覺、語言等,現在一般人對AI的定義就是,如果由機器來做,可以比人厲害,那就是AI,但是簡立峰認為,其實機器翻譯在這10幾年間的進展,才是可怕的。機器翻譯就是受惠於大量資料訓練的結果,不只機器翻譯,像影像辨識也是因為累積了大量圖像資料,才能有非常好的成果,甚至,Google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只要用13萬張視網膜圖片,來訓練AI系統,辨識視網膜病變情況的能力,就能做到跟醫生一樣準確。不過,簡立峰指出,目前AI的考驗在於,不是所有領域,都像影像辨識,或是機器翻譯領域一樣,能夠透過大量的訓練資料,在短期內有重大突破。「Google無人車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他說,甚至已經準備推出能載客的自駕計程車。
不過,簡立峰提醒,臺灣產業界,需要思考的是,「自動駕駛的概念出現,所帶給企業的挑戰和機會是什麼?」AI的出現,讓他發現,臺灣應用開放式平臺的能力相對不足。尤其,「身為一個高科技的國家,臺灣仍十分缺乏運用開源技術的經驗。」他憂心忡忡的說。
他說明,這與臺灣代工產業型態有關,商業模式相較被動,例如,企業招攬生意多半藉由參加各種展覽的機會,等著客人上門,很少會在大馬路上找新客戶,但簡立峰認為,這種作法已經過時,現在企業必須直接面對全世界的客戶,才有本錢與人競爭。
他用例子來解釋,就像知名社群網路Snapchat成立初期公司只有12人,就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規模的社群平臺 ,旗下工程師全都花時間,來開發前端介面,而後端系統全部都用雲端。因為,簡立峰說:「真正的贏家,是知道使用者端需要什麼的人,而非做工具的人。」他強調,企業要縮短測試期,用最快的速度接觸到使用者,然後不斷的循環改進應用的過程。
他建議,企業應優先開發雛形產品,模擬出虛擬的應用,再觀察使用者接受程度,使用者願意接受你的雛形產品,再來從事真正的產品開發,不是每次要打造任何應用,都從做工具、做平臺從頭做起。
同樣的觀念也適用在AI產業,簡立峰認為,目前,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差異還很大。在圍棋方面,機器可以下得的比人厲害,而影像辨識領域,機器跟人類則是不分軒輊,但是在語言理解的領域,機器目前還遠不如人類。
對於判斷AI適合的應用領域,簡立峰也有一套簡單的分辨方法,他說,如果這個領域的知識、定義相較完整,就比較容易發展出AI系統,「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很難AI化,後天學習來的能力,比較容易AI化。」他說。
他指出,臺灣許多科技發展起步都領先全球,像是臺灣很早就投入研發無人機,真正缺乏的是創意和想像力,無法像其他國家,可以發展出很多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應用,像是醫院的送藥機器人、電商的貨運機器人,更有趣的是,紐西蘭用無人機來趕羊,因為臺灣沒有應用的習慣和經驗,常常錯失機會。
善用AI硬體長處,建立跨業聯盟
在這一波AI浪潮中,簡立峰認為,臺灣的機會,可以濃縮成2句話,臺灣的「AI硬體有優勢,AI應用要把握。」第一個機會是,可以善用臺灣硬體優勢,來發展跨領域的AI應用;另一個機會是,可以發揮臺灣硬體優勢,將AI技術IC化。
尤其,臺灣發展AI時,他強調,跨領域的應用,應優先進行異業整合,像是智慧醫療、智慧照護、智慧製造、智慧汽車,並且還要世代整合,結合新舊產業,打通實體與數位產業,或是讓傳統產業可以網路化、數位化。
最後一項機會,他觀察,在臺灣,只要關於「信賴」的產業,都很有機會,像是安心農業、安心食品、心理諮商、醫療等,儘管他不確定,這樣的機會與AI有無相關,但是,這卻是值得大家自由發揮創意的場域。
熱門新聞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