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HPE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HPE在去年的8月將由HPE打造的超級電腦Spaceborne送到國際太空站(ISS)進行實驗,以觀察超級電腦在外太空環境的適應能力,經過一年的實驗之後,Spaceborne順利完成各種測試,雙方於上周宣布正式開放ISS上的太空人使用Spaceborne。

Spaceborne採用HPE Apollo 40系統,它具備32個核心及大量的固態硬碟與記憶體,可提供1 teraFLOP的運算能力,它比ISS上的任何運算設備快上30倍到100倍,也比ISS上任何IT設備都撐得更久。

身處外太空的風險因素包括輻射、太陽耀斑、亞原子粒子、微流星體,以及不穩定的電力、冷卻等因素,在ISS上的硬體通常會進行強化而增加了成本與重量,然而Spaceborne不但以軟體強化,也採用後門冷卻系統並仰賴ISS上的太陽能板來供電,堪稱為「全宇宙」最具能源效益的電腦。

HPE的高效能運算技術長Mark Fernandez向Data Center Dynamics解釋,這是因為Spaceborne藉由ISS上的太陽能電池取得免費的電力,還自寒冷的外太空環境獲得免費的冷卻能力。

NASA與HPE是在2017年的8月14日發射攜帶Spaceborne的太空船,它在8月16日抵達ISS,於9月14日正式通電,並在同一天就達到1 teraFLOP的運算效能,在9月25日一度面臨電力異常,但以軟體解決了問題並恢復運轉,曾於今年2月因失誤的火災警報而緊急關閉,或是經歷了不同的異常現象,依然在一年內成功地完成數百項的測試,證明了Spaceborne在太空中存活的能力。

肇因於太空中的運算能力有限,許多在ISS上啟動的專案都必須送回地球運算,若只是在月球或是近地軌道( low earth orbits)的距離上,仍能遊刃有餘地提供幾乎即時的傳輸能力,若是在接近火星等更遠的距離,其通訊延遲可能多達20分鐘,當太空人面臨無法自行解決的關鍵情況時,便可能帶來危險。

此外,ISS與地球之間的資料交換消耗了大量的太空頻寬,若能直接於太空中啟用超級電腦,就能將這些頻寬保留給緊急通訊。

Spaceborne的成功讓旅遊至火星的可能性大增,NASA與HPE未來也會嵌入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應用,並改善系統的速度及理解能力,讓Spaceborne不只能發現太空中的新事物,也更能理解地球及周遭的環境。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