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在本周宣布,自今年的9月1日起,將在美國市集的賣家檔案(Seller Profile)頁面上,公布賣家的公司名稱與地址,如果是個人賣家,則會公布賣家的姓名與地址。

Amazon原本就幫這些賣家建檔,但並未把賣家資料公諸於世,根據Amazon的說法,新功能是為了協助消費者了解賣家的背景並進行購物決策,而且早在歐洲、日本及墨西哥實施,現在則是貫徹既有的政策。

不過,CNBCBusiness Insider則報導,Amazon此舉是為了打擊站上的仿冒品所實施的政策,一方面可讓消費者判斷自己是否買到仿冒品,另一方面也方便品牌業者追蹤這些銷售仿冒品的商家或個人。

事實上,Amazon甫於日前成立了新的仿冒品犯罪部門,將與警方合作,致力於將專門銷售仿冒品的商家繩之以法。根據Amazon的統計,光是在2019年,該站就封鎖了250萬涉嫌銷售仿冒品的帳號,也移除了逾60億件的仿冒品刊登。

在美國國土安全部於今年1月發表的仿冒品打擊報告中,即直指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讓仿冒及盜版商品氾濫成災,滲透到美國的社區與家庭,該報告也發現專門銷售仿冒品的業者通常會在第三方市集建立一個或多個帳號,由於這些帳號非常容易建立,不太需要太多成本,也不需實體店面或員工,而讓他們取得了比實體商店更大的優勢,而且就算帳號被移除,也能快速轉移到另一個新帳號繼續經營。

不只是Amazon這類的第三方市集充斥著仿冒品,諸如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也有不少仿冒品,根據2019年的調查,Instagram與時尚有關的產品貼文中,就有20%為仿冒品或非法商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