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在今年7月發布了一份RPA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的評比,以縱軸執行能力與橫軸前瞻性,來比較多家RPA廠商。其中,有4家廠商被評選為領導者(進入右上角象限),分別是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與WorkFusion,而前三名廠商,也同樣在去年被美國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評選為領導者,更受到不少臺灣企業青睞。
約在2015年,KPMG臺灣所開始在臺引進RPA智能自動化服務,當時全球市場上最主要的RPA軟體工具有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Nice等,從當時開始,KPMG每年都會定期進行RPA軟體評比,來協助企業導入RPA時的軟體產品評選之用。
KPMG負責智能自動化服務的顧問部協理李祖康,從企業在選擇RPA軟體時,可能會關注的訊息,來分析三家RPA產品各自的優勢與特色。
近年來,三家廠商的RPA軟體經過多次改版後,從開發介面來看,均已經朝向拖拉式流程設計的操作介面來發展,讓不諳IT技術的業務人員也能自己開發,不過,三種軟體的設計思維仍有些微差異,李祖康進一步剖析其不同之處。
先從學習門檻來看,李祖康表示,UiPath與Automation Anywhere的開發介面都偏向使用者友善(User Friendly)設計,能讓使用者透過視覺化拖拉與簡單設定的方式,來開發RPA流程,對於沒有IT背景的使用者來說更容易上手,但如果要更細分差異,「UiPath又比Automation Anywhere更易於使用。」他觀察。
相對的,Blue Prism或是Nice這類RPA產品,開發者較需要具備程式開發技能,或是需要具備程式開發的邏輯,在介面設計上也較貼近一般IT人員的開發工具,學習門檻較高,李祖康表示,「Blue Prism還是偏向需要程式開發的能力,對於作業端的使用者來說,相對比較有挑戰。」李祖康說。
由於UiPath與Automation Anywhere在產品策略上,更傾向讓一般業務人員也有RPA開發能力,因此各自都推出了流程錄製的功能,能錄製下整個作業流程轉換為RPA腳本。李祖康表示:「相較於Blue Prism來說,這兩家軟體更強調讓用戶快速導入與使用。」
不過,因為Blue Prism產品的RPA開發方式偏向程式設計的作法,更遵循物件導向原則的特性,在RPA開發過程中,每個模組的重複使用性來說,Blue Prism更具優勢。
另外,對於RPA與第三方服務介接能力上,例如像是串接Google AI、Azure AI、ABBYY,李祖康表示:「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看到非常容易就能介接這類服務的產品,」他評估,UiPath與Automation Anywhere的介接能力屬於中等,而Blue Prism則較低,「前兩者RPA產品較能透過簡單設定來串接API,Blue Prism則是較需要具備程式編寫能力才能執行。」
在產品的部署應用模式方面,UiPath與Automation Anywhere的產品包括了可部署在使用者PC端的前臺機器人(又稱半自動機器人),以及部署在後臺、虛擬機等伺服器端的後臺機器人(又稱全自動機器人),還有機器人管理平臺機制,分別能從前臺、後臺來執行RPA並監控機器人運行狀況,也能透過機器人管理平臺機制來管理RPA排程。
Blue Prism則是由IT單位來集中開發與管理的模式,RPA流程開發完成後,需在Server排程執行,李祖康說明,這較接近一般系統開發的概念。
由於UiPath的前臺機器人、後臺機器人、控制臺甚至是各類產品功能可以拆開購買,相對另兩者產品來說,使用者取得成本門檻較低,而Automation Anywhere需要將前後臺機器人分別與控制臺打包購買,無法拆分,成本門檻也相對較高。至於Blue Prism,則更類似於一般IT開發工具的販售模式,取得成本門檻也相對較高。
三家廠商的產品部署應用模式不同,也影響了教育訓練方式與使用者社群的型態。李祖康表示,UiPath的線上訓練課程更完整,不僅為不同程度的開發者提供不同培訓課程,課程內容也都在網站上免費釋出,讓非RPA開發者也能學習。而Blue Prism只能透過原廠進行培訓,其社群運行方式相較於另兩家廠商,也更偏向技術社群的討論形式。
2020/10/19更正說明:原文提到Blue Prism軟體能打包執行檔部署到前臺有誤,Blue Prism來電說明,僅支援伺服器端排程執行RPA流程。內文已經更正。
熱門新聞
2025-01-26
2025-01-25
2024-04-24
2025-01-26
2025-01-27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