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日前在生策會年會上,盤點多項數位醫療政策進展,包括電子處方箋平臺規畫、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或稱次世代HIS)藍圖。就前者來說,衛福部已在去年底公告41個電子處方箋交換欄位,目前正在建置平臺,此外衛福部也開發數位同意書簽章平臺,供民眾在平臺上簽署通訊診療知情同意書,讓遠距就醫流程更連貫。就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來說,衛福部希望該平臺扮演通用資料層角色,向下銜接各醫療院所的HIS,向上串接資料處理層和資料應用層,可進行健保申報、智慧醫療等應用。
強調健保署5大目標,力推數位醫療
石崇良指出,根據WHO定義,一個健康照護體系的最終目標,是要維持公眾健康,而「醫療資訊(Medical infomatics)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柱。」因為,醫療資訊不只協助醫療體系運作,還能用來評估體系是否達標,WHO更將其與服務、人力、基本用藥可及性等元素並列為健康照護體系6大支柱,可見WHO對醫療資訊的重視。
對健保署來說,照護體系的目標亦是如此。石崇良也提出健保署5大目標,在體系面,要先做到系統整合,亦即將健保視為一個平臺,向前結合預防保健、向後整合長照系統,以人為中心發展全人照護。第2個目標是在財務平衡的前提下,發展多元支付、導入經實證的突破性藥物和醫療技術。
另一個目標則是數位轉型,要透過健保制度,來協助整個醫療體系進行數位轉型。石崇良表示,醫療院所IT系統是因健保申報而建置,後來也帶動電子病歷發展,但現在,「我們不希望健保成為絆腳石,健保署要優先帶頭、成為火車頭,來帶動次世代醫療系統的升級、協助醫院數位轉型!」他說。
第4個目標是透明治理,要根據去年大法官釋憲重點,來完善健保資料使用和相關法規的檢討修正,以促進創新研發。最後一個目標是要強化社會溝通,也就是擬定和推動政策時,要顧及政府、醫界和民眾等多方的對話和溝通。
優化基礎建設來實現數位醫療
石崇良也點出,健保署希望優化數位醫療的基礎設施,如電子病歷架構、雲端等,來將過去分段式的照護模式,提升為以人為中心的全人整合式照護模式。為實現這個目標,衛福部在過去也祭出不少措施,像是去年7月公告新版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允許電子病歷上雲,並推動國際主流的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
不只是電子病歷,健保署也針對民眾端和醫療院所端推出各自的雲端應用,比如健康存摺App連結健保資料庫,允許民眾查詢近3年的就醫和檢驗檢查資料,健保署還開放健康存摺SDK,來供業者、醫院申請介接,打造App提供客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給民眾。針對醫療院所,健保署則有套雲端查詢系統,去年才翻新,來供醫生查詢民眾就醫歷史、降低重複檢驗檢查和重複用藥的問題。石崇良也預告,健保署接下來會優化該系統,提供更多新功能。
除此之外,健保署建置的健保資料庫,也是數位醫療一環,能用來協助醫療AI的研發和創新(如下圖)。比如,去年通過美國FDA智慧醫材認證的臺大醫院胰臟癌早期偵測AI,就是利用健保資料庫開發,北榮的腦轉移瘤偵測AI、成大的COVID-19肺炎偵測AI、北醫附醫的肺結節偵測軟體,以及國泰醫院的5大慢性病風險預測AI和亞東醫院的鼻咽癌自動分期AI也都是例子之一。甚至,臺大醫院以健保資料庫打造的心臟鈣化風險預測AI,還無償回饋給健保署使用,可於健康存摺中使用。這些都是健保資料庫促進數位醫療發展的案例。
數位配套措施改善遠距醫療流程不連貫,衛福部還打造電子處方箋平臺
遠距醫療也是數位醫療的一部分,特別是在臺灣疫情嚴峻時,發揮強大效益。因為,光是去年下半年,全臺就有800多萬人確診,而居家照護、遠距醫療的啟動,分攤了患者湧進實體醫療體系的負荷。不過,石崇良表示,臺灣要發展遠距醫療,仍有許多挑戰,像是健保給付問題、就醫流程不連貫等,尤其是處方箋交付和領/送藥環節。
也因此,衛福部去年開始修改法規,除開放電子病歷上雲外,在2022年11月也預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擴大遠距醫療的服務對象和醫療項目,並新增醫師開立處方的特殊情形等。去年12月29日,衛福部更公布電子處方箋交換欄位,定義了電子處方箋所需涵蓋的10個區塊、41個欄位,如醫事機構、病人、醫事人員和門診基本資料,以及診斷、處方箋單號、給藥總日數和藥劑內容等。
與此同時,衛福部也為遠距醫療,規畫幾項數位配套措施(如下圖),如用於身份辨識的虛擬健保卡、可線上簽署的數位同意書簽章平臺,以及電子處方箋平臺。進一步來說,一般通訊診療的流程包含辨識病人身份、病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及醫師通訊看診、開立處方,和最後的藥師調劑處方、交付藥品與衛教說明。在這段流程中,衛福部推虛擬健保卡來進行病人身份辨識,且石崇良補充,目前虛擬和實體健保卡雙卡並行,但未來將以虛擬健保卡為主,作為單一健保卡使用。
而數位同意書簽章平臺,則是讓民眾直接在平臺上,簽署通訊診療知情同意書,這是衛福部正在開發的平臺。另一個正在開發的平臺是電子處方箋平臺,是要供醫師看診完、開立處方時使用,民眾看完診於健保快易通App付款後,也能在App上查看電子處方箋,並選擇調劑藥局、傳送或出示處方箋,讓藥局掃描QR Code、核對資訊,進行調劑。電子處方箋的建置目的,不只是要就醫流程更連貫,也要防止處方箋遺失和竄改。(如下圖)
石崇良指出,電子處方箋是遠距醫療的最後一哩路,而這些數位配套措施,是要讓遠距醫療就醫流程一氣呵成、實現真正的遠距醫療。
基礎建設再造,衛福部揭露次世代HIS藍圖
不只如此,石崇良認為,因應後疫時代,醫療數位轉型勢在必行,尤其是基礎建設得具備互通能力。因為,健保平臺目前雖能提供跨域合作和創新驗證,但這些成果要回饋用於醫療體系時,又會遭遇導入困難,這個問題,也是去年9月行政院BTC會議聚焦的重點之一。為解決問題,衛福部去年開始規畫次世代HIS,並要採用國際主流標準,來接軌國際。(如下圖)
在石崇良揭露的次世代HIS藍圖中,可看出衛福部希望次世代HIS扮演通用資料的角色,向下串接各醫院的HIS資料,向上則串接各種應用,來執行多種業務,像是健保申報。再更上一層,則能發展資料應用,像是健康存摺,或由資通產業打造的智慧醫療應用。「我們正積極爭取各部會的協助和支持,希望可以快速上路!」石崇良說。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1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