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波寒流侵襲後,氣溫終於回暖,好天氣總是帶給人好心情。氣象報告說臺灣的這個冬天屬於暖冬型態,不會像往常冷得讓人打哆嗦,但也時常給人春天來到的錯覺。
全球的IT產業也正在寒流的包圍中,雖然資金有逐漸回流的現象,代表投資人對市場未來還是有期待,但普遍還是瀰漫著觀望的態度。但可以確定的是,歷經網路狂潮和網路泡沫化兩階段洗禮的IT廠商,如洗三溫暖般忽熱忽冷的前所未有的體驗,已改變他們預估未來和面對市場的態度。委外風氣漸開,系統整合服務獨領風騷
根據GartnerGroup的統計,2000年全球資訊服務市場規模為5170億美元,整體來說比1999年成長10%。
當時企業e化的風潮大行其道,IT廠商推出各種解決方案和觀念來教育市場,網路概念股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一片繁榮的景象產生刺激需求的效果,進而帶動資訊服務市場的發展向上攀升。
而2001年因為企業遭逢經濟不景氣,資訊系統投資比例降低或腳步減緩,企業原本計畫投資IT建置的效益,未充分表現在2001年的財報上,比2000年僅成長7.1%。多數IT大廠也紛紛調降財測或獲利目標,Cisco、Sun、Oracle、Novell等大廠也陸續裁員及撙節開支,透過成本控制來因應市場需求的萎縮。
GartnerGroup報告中也定義了資訊服務市場的服務項目,包括系統整合與建置、教育訓練、資訊系統管理、商業流程管理、硬體支援與維護、軟體支援和維護、顧問諮詢等,但未牽涉到硬體銷售或軟體授權費用。
資訊系統委外管理觀念將逐漸被企業接受。以2001年全球資訊服務市場為例,系統整合與建置服務所佔的比例最高,和其他服務的市場區隔情形將持續到2005年。另外,企業硬體支援和維護支出減少,商業流程和資訊系統管理需求殷切。MIC:2002回溫,2004效果顯現
美國911事件的衝擊,不只影響到全球經濟面,也讓廠商看壞IT市場的未來。經過一番重整修正後市場趨於穩定,全球電子化交易潮流仍驅動著IT服務的投資,企業樂意提高IT投資比例來增加國際競爭力,但投資決策和速度比過去稍慢,目標更為明確,2002年仍呈現小幅成長的情形。預估2003年資訊服務市場會比2002年成長12.4%,2004年成長率13%。
MIC也預估,2002年全球IT市場將逐漸回溫,2004年後成長幅度才會逐漸放大。資訊服務市場不到全球的1%的臺灣,過去和未來表現將會如何呢?
以整體市場規模來看,2000年為314億元,2001年達359億元。在359億元的產值中,製造業、金融業、政府機關、電信業所佔比例甚高,各佔20%左右,其他如運輸、流通、醫療、教育各佔9%、5%、3%、2%。政府政策鼓動商機,西進美麗新世界
2001年受到不景氣的連累,企業資訊委外市場的成長速度停緩,十多家上市上櫃的系統整合(SI)公司,多數缺少專案的挹注,使營收頓時銳減,紛紛調降原本的財務預測。以每股盈餘來看,甚至還有公司呈現負成長。企業資訊市場的蕭條,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就如MIC所預測,資訊業的冬天應該很快就要過去了。政府積極推動的採購案、喊得震天價響的電子化政府,2001年11月1日生效的金控法帶來的商機,IT技術提供廠商多少都可以分到一杯羹。更重要的是,SI廠商多半已經「登陸」設據點,先行服務當地臺商,然後以台商為核心向外發展,然後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