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日月光)永續轉型之路,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的減碳旅程,開始透過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建立,達到節省能耗與減少碳排放。

2018年是日月光永續轉型的關鍵年,他們決定將數位科技融入永續轉型中,使節能減碳、節水手段更精進、更智慧化,加速其達成永續目標。

 永續發展時期 

開始透過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建立,節省能源耗用

 2007年:

●啟動內部碳盤查。完成並通過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

●全面推動內部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改善,優先提升廠內空壓、空調、水資源系統效率與能源回收。

 2008年:

●參與國際CDP(碳揭露專案)碳揭露。每年揭露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相關訊息。

 2009年:

●提出10年10%減量計畫。目標在2017年將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0%。

●永續資訊揭露。首次發行集團永續報告書,揭露公司碳排在內等溫室氣體排放資訊。

●永續發展委員會成立。由各BU副總經理擔任該委員永續發展委員,負責規劃公司未來的永續發展策略與目標。

●開始推動碳足跡和產品環境宣告。與台積公司制定首份積體電路的產品類別規則(IC PCR),涵蓋能源使用、水資源使用與污染物、廢棄物及空氣污染物產生量以及碳足跡,可作為半導體產業進行環保產品宣告的依據。

●高雄K12新廠導入綠建築,節能20%、水回收率超85%,每年減少11,000噸二氧化碳,相當於3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

 2010~2014年:

●新建廠及既有建物導入綠建築

 2010年:

●產品碳足跡資訊揭露。優先推動L/F、BGA、CSP、Flip Chip等主要封裝產品的碳足跡盤查,並完成碳足跡驗證。

 2011~2016年:

●推動全面產品碳足跡

 2012年:

●開始產品水足跡盤查

 2012~2014年:

●產品導入生態化設計。從產品設計和技術導入開始,納入低污染、低耗能、節水等環保與安全考量,降低環境衝擊。

 2012年:

●用系統化管理掌握能耗。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強化能源數據分析與即時監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2014年:

●推動綠色電力並認購綠電

 2015~2018年:

●推動供應鏈溫室氣體盤查、用水減量

 2015年:

●首座半導體中水回收廠啟用,每日處理2萬噸廢水,回收1萬噸潔淨水。滿載運轉時,年減少廢水超過360萬噸,相當於1,440座奧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

 2016年:

●推動供應鏈減碳。開始進行範疇三排放盤點與鑑別,將減碳作為擴展至上下游供應鏈廠商。

 2017年:

●訂定集團碳管理策略,以「節能」、「綠能」、「儲能」三大方針,推動日月光低碳發展。

推動再生能源憑證作為碳管理工具 。

成立氣候變遷管理小組。

 永續轉型時期 

開始結合數位科技,強化內部低碳管理與溫室氣體減量、水資源管理

 2018年:

●轉型推動關鍵的一年,開始利用資訊化與數位科技加速達成永續目標。

●擬定能源節能策略,涵蓋管理優化、減量管制、效能提升以及自動監控,持續精進各廠區能源管理

●導入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框架

●導入碳管理資訊平臺,強化內部低碳管理與溫室氣體減量。

●建置水資源管理e化平臺,有效掌握每日水情資訊,提升水資源管理效能。

●推動供應鏈「溫室氣體減量」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並制定減量目標。

 2019~2020年:

●推動溫室氣體範疇三全面盤查

 2019年:

●全面導入循環經濟。高雄廠全面將循環經濟思維融入到「清潔生產」的流程管理中,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導入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使用AI對用電數據進行分析和控制,達到能源管理及優化。

●K24新廠取得低碳建築標章最高等級「鑽石級」認證 ,碳排放量較一般廠房減少26.83%,約減少595,403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高雄廠改以ISO 14064-1:2018新版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完成盤查作業。

 2020年:

●高雄廠完成供應鏈範疇三排放全面盤查,並開始規畫範疇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

●高雄廠節電大聯盟成立。透過各廠交流、專家讀書會和節能競賽等活動,推動節能精進,並擴展至所有製造廠,優化能源管理。

●建立原物料碳排放資料庫,可於系統中顯示物料碳排資訊,以優先選用低碳材料,推動產品碳足跡減量。

●推動內部碳定價機制。規畫廠內節能方案、循環經濟及新購設備的效益評估,未來將導入碳費模式,結合碳費用與財務資訊,將碳排放成本反映於營運。

 2020年底成果 :

●高雄廠每單位營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降低6.45%,製程水回收率達80.8%,平均每滴水可反覆使用3.11次。廢棄物回收率達86.3%。推動91項循環經濟專案,創造1.5億元經濟效益,減少4,088噸二氧化碳排放。

節能減碳專案3年成果:

累積減碳額度達51,227噸二氧化碳當量,2020年減碳量為11,315噸二氧化碳當量。

 2021年:

●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承諾2030年達「辦公室據點」100%淨零排放,2050 年達成「辦公室據點」及「生產據點」100%淨零排放的目標 。

●設定科學化的減碳目標。採用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指引,設定範疇一與二以2016年為基礎至2030年減量35%及範疇三以2020年為基礎至2030年減量15%。

 2021年底成果:

高雄廠每單位營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降低25.94%。水資源管理上,每滴水可以重覆使用3.27次。更推動了232件循環經濟專案,創造6.03億元的經濟效益,減少23,497噸二氧化碳當量,廢棄物回收率達87%。

 2022年:

●制定高雄廠淨零規劃行動藍圖,規劃至2050年前各階段的執行項目,以實現淨零目標。

●訂定碳管理主要行動策略與四大執行項目。行動策略中包含範疇一二三的溫室氣體減量措施。四大執行策略則包括溫室氣體管理、減碳與抵換、循環經濟、供應鏈管理。

●高雄廠率先導入碳定價,規劃2025年透過技術roll out讓80%以上廠區實施內部碳定價。

●導入廠務設備智慧化管理。導入AI於冰水機負載管理系統,通過分析運作歷史數據,搭配演算法與學習模式,實現效益最佳化。

 2022年底成果:

●完成逾百件節能專案,年節電量39,676兆瓦時(MWh),節電率2.92%,用電密集度較2015年減少近30%。再生能源使用6,213兆瓦時。水資源管理方面,每滴水可重複使用3.71次。成立塑膠循環中心,將廢塑膠回收再製垃圾袋。

 2023年:

●成立淨零辦公室,負責擬定三大階段淨零排放途徑,並規劃高雄廠2050淨零行動地圖與中長期目標。

●設立溫室氣體管理官,由各製造廠區及行政單位廠處長擔任,負責碳排熱點掌控、減碳成效審視與進度追蹤。

●用AI協助改善製程排放減量。透過AI模擬氬氣和氧氣進行物理蝕刻,以評估新氣體取代含氟氣體對生產效率的影響,作為電鍍植球製程的低碳排放替代方案。

 2023年底成果:

●年節電量為68,018兆瓦時,節電率達5.2%,用電密集度較2015年降低16.7%。製程水回收率達85%。每滴水可反覆使用達4.18次。再生能源使用13,570兆瓦時。推動循環經濟效益達15.4億元,環境效益達63,330噸二氧化碳當量。

 2024年3月:

●在高雄智慧城市展上展示智慧水務新應用,利用AI預測水質變化,選擇最佳加藥時機,達成加藥減量30%及污泥減量35%的目標。在節電上,也將AI應用於無塵室空調系統,每年可減少23%的空調用電量,相當7,434戶家庭用電,約占高雄市楠梓區10%家庭年用電量。

 2024年中:

●首座AI節能機房年底啟用(PUE低於1.2)

圖片來源/日月光、攝影/余至浩
資料來源:日月光CSR報告,iThome整理,2024年8月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