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調查機構Gartner Dataquest,5月15日在臺灣舉辦半導體產業研討會。產業分析師Kay-Yang Tan在研討會中指出:「由於美國經濟的復甦,帶動亞太地區半導體業市場。從產能利用率及接單狀況,也可明顯看出半導體製造業已經漸漸回暖。」

根據Gartner Dataquest的研究,未來幾年內亞太地區半導體成長力道強勁, 2004年將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而在所生產的半導體元件中,亞太地區目前仍以資料處理方面的產品為主,消費性電子次之,通訊第三。這樣的排名即將出現變化,Kay-Yang Tan指出:「2003年通訊將超越消費性電子,成為第二大。」

在產值的成長率上,Gartner Dataquest預估,2001~2006年亞太地區半導體產值的複合成長率為12.3%。其中成長率最大的是中國,複合成長率達16.9%,其次韓國,複合成長率為13.6%,臺灣以10.3%位居第三。

相較於2000年來說,臺灣半導體在2001年衰退了35%,產值為8.97億美元,Kay-Yang Tan預估,2002年將會有5%的成長率,達到9.43億美元,而到了2006年則可以達到14.7億美元的水準。

晶圓代工是分析師最看好的行業,據估計未來5年內,晶圓代工的產值平均每年將成長22.7%,而且亞太地區會持續扮演主要角色。目前代工的產值佔整體半導體總量的12%(其中的82%來自臺積電及聯電)。

分析師認為,驅動代工成長的動力,除了來自於本身沒有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之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IDM廠未來將會有更大的代工需求。根據分析師的觀察,目前亞太地區代工業者也已經做好準備,比如在銅導線製程以及12吋晶圓廠的建置上都已就緒。

工研院經資中心(IEK)今年3月也曾公布一項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統計及預估資料,該中心對市場的預估比Gartner Dataquest來得樂觀,首先IEK的分析師認為,全球半導體產值在2002年將會有5%的成長率,而臺灣的成長率更將高達19.2%。

除此之外,該中心也非常看好晶圓代工業者的前景,產業分析師王建華指出:「到2010年,晶圓代工所能創造的產值,將到達整體半導體產值的50%。」關於臺灣業者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Kay-Yang Tan的看法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有很強的群聚效應,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強力支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高投資額的準備,以及優良的企業文化等,都是臺灣半導體業者所具備的優勢。

然而兩岸政治情勢的緊張、地震、水電供應等不穩定因素,而且業務來源過度仰賴美國市場等,則是分析師認為臺灣業者應該要注意的挑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