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銷售德國Oce高速印表機為核心業務的馳訊公司,算是臺灣早期跨入隨選列印(print on demand;PoD)的廠商之一。雖然目前PoD佔馳訊營收還不到5%,但隨著國外PoD應用的普及,馳訊認為臺灣很有希望。

馳訊廠長暨POD業務經理李春豐說:「比較臺灣與美國,臺灣地挾人稠、人工便宜,再加上印刷產業間的群聚效應,臺灣的PoD可能連起步都還沒有。」 臺灣PoD的舞臺在哪裡?李春豐認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大量客製化』。」

舉個例子來說,IT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快速,產品世代間多半是機型不同、功能80%以上雷同,產品說明書就是PoD可以發揮之處。 如果一本產品說明書必須印刷5000本才具經濟規模,那麼原廠就必須一次印刷5000本。但是,一旦市場反應不佳、產生庫存,滯銷的產品都必須背負成本,說明書自然是成本鏈的一環。當說明書走上PoD後,除了降低事前翻譯、回報的作業時間,同時可以更精確掌握消費者數量。

根據李春豐與臺灣書商的接觸經驗,一本書只要堆放1.5~2年,耗費的金額等於一本書的成本。「還好有了納莉水災。」這家臺灣數一數二的書商半開玩笑的對李春豐說,因為泡水書讓書商的庫存成本一次解除。

「如果印刷走上PoD一途,不僅可省去印前的設計、完稿、影像與文字輸入、網片輸出、電腦打樣等流程與時間,對於通路與成本,也能獲得更有效的控制。市場應該重視的是PoD的效益而不是成本!」李春豐說。

PoD要普及,必須先釐清重點。PoD的重點在demand(需求),而不是print(列印)。從成本方面分析,重視的是列印;從效益方面來看,則強調需求。

從成本基準來看PoD,確實不比傳統印刷更有優勢。一般估計,PoD的單張成本在0.6~0.7元間,而傳統印刷大約在0.3~0.4元,兩者之間存有價差。「但是,只要從效益面分析,PoD與傳統印刷就不是這麼回事。」

李春豐認為,傳統印刷能夠做到大量,但是沒有辦法做到客製化。目前臺灣印刷業已有少部分跨入PoD,但是比重都不高,除了市場接受度,大環境也有關。由於廠商間彼此銷價競爭,反而延緩了PoD的起飛期。

說穿了,PoD仍與傳統印刷在數量與價格間角力,價格與數量平衡點不易尋得;同時,平衡點的拿捏握在企業主手上,印刷業者使不上一點力。

至於印刷業者如何看待印表機廠商進入PoD?以目前美系印表機大廠與7-11洽談的模式來看,李春豐認為「成功會很辛苦」。

首先,臺灣數位沖印店林立,將所有數位照片上傳的時間,已經可完成到附近沖洗店的沖印手續。其次,印量太少,對7-11講求坪效的經營來看不具經濟規模。

就馳訊現有的營收而言,確實不必大力推廣僅有2~3%的PoD,「但是,PoD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同時改善許多效益。臺灣不是沒機會,只是還沒起步。馳訊要做的,只是讓印刷更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李春豐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