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創投的投資行為也放緩,為了吸引創投資金流向中小企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和技術處主辦、工研院和臺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承辦的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暨技術事業化博覽會(ACTIVE Taiwan),於11月初開跑,集合產、官、學,匯集技術和資金的互動平臺成形,提供中小企業所需的資本或產業技術。

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在展前記者會一開始就說:「創新是成長動力的來源,有好的技術加上資金和行銷,就可能有賺錢的機會。產業外移造成臺灣產業空洞化,應該鼓勵新創事業填補這個空缺,我們提供開放流動的技術、資金平臺,統合所有相關資源讓這些新興事業在臺灣生根。」

他認為,目前失業率雖高但許多產業缺人,這是結構性問題。「中小企業有旺盛的經濟爆發力,是臺灣未來產業發展重要的一環。」中小企業處扮演資源整合者,工研院則為技術提供者,創投公會或玉山科技協會等則是新創事業的催生者。

在網路產業全盛時期,創投界流行以「Angel」來稱呼年紀約40~50歲、事業有成、具有精準和獨到投資眼光的經理人,賴杉桂指出:「我們有臺灣中小企業的資料庫,在學校和產業界也有51個育成中心與13個分布在各產業的新創中心,加上創投業者的協助,這個平臺就像孵蛋器,新創團隊不需要擔心工作環境,為研發工作或事業努力即可。」

創投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成功案例,就是矽谷的成功模式。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治華指出,矽谷的新創公司中有許多具學術背景的團隊,引進創投資金並結合學校研究資源,時機好的時候,不只在量方面有長足進步,質的方面也會有所提升。「過去就是缺乏質的審核標準,創投才不敢投資中小企業,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評估標準。」

許多來自校園的研發團隊進駐矽谷,這些團隊的技術和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透過創投等管道賣給大公司。「這個活動也是要讓大企業看看中小企業的生命力,和新創公司的未來性,增加投資機會。」

有了網路投資泡沫化的前車之鑑,賴杉桂認為,網路的影響和走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過去投資者太躁進,想在2天內就獲利;現在寬頻網路逐漸普及,民眾消費行為也改變,正式投資的時候。「就像ATM,剛開始也受到抗拒,習慣後就不能沒有它。」

最後,賴杉桂大聲疾呼:「臺灣的中小企業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啦!雖然適度的危機感可以帶動進步。」他最近走訪中南部,感受到中小企業根植臺灣土地的生命力,「一座蓋在農地上的工廠,能想像是價值10億元的廠房,產品外銷全球的企業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