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C作業系統起家,到如今發展出機頂盒、智慧型手機、Xbox、Tablet PC、PDA…等多樣化產品的微軟,正積極以.NET平臺統整所有設備。MIC(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產業顧問兼組長陳文棠表示:「微軟在PC的成功方程式,未必可以在IA市場中獲勝,而且策略有待市場考驗。」 微軟的作業系統發展,世代與世代間的推出速度頻繁。
MIC估計,2003年全球3000萬臺的筆記型電腦市場中,中古電腦正在興起,初步估計約有10%的中古電腦,這意味速度與功能對10%的使用者已不具意義。
就目前的發展來看,PC已經不是唯一可以連網的工具,因此促成微軟多方發展。後續的Freestyle、Mira、One Note與Longhorn,都是微軟想要一手掌握的藍圖。微軟曾經一手主導機頂盒,但最後終告失敗。雖然微軟不見得次次都成功,但PC的成功模式,確實與其他產業不盡相同。
除了PC及衍生產品,微軟也相當積極發展SMB(中小企業),預計投入5億美元推廣MS-CRM與MS-ERP。陳文棠認為:「2003年的SMB就是關鍵字,因為大型企業的e化已經完成,接下來只有SMB的機會。」
微軟的挑戰不只來自於產業結構的變化,還要面臨全球地方市場對微軟全球化布局的反抗。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某種程度與微軟站在敵對位置。過去臺灣只要跟著Wintel藍圖,就可以一路走下去。如今Wintel結構正在改變,臺灣要走出一片天,2003年是值得思考的時刻。
熱門新聞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3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