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螢幕數位電視市場還沒起飛,各種顯示技術的戰爭已經如火如荼展開。一般認為,30吋以下的數位電視市場TFT-LCD可以穩坐龍頭,不過30吋以上則處在戰國時代,除了TFT-LCD、PDP(電漿)、DLP(數位光源調變)以外,LCoS也漸漸嶄露頭角,業者努力將技術商品化,一般認為具有後來居上的雄厚潛力。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單晶矽液晶顯示面板),可說是LCD技術的一種,與TFT-LCD的結構類似,最大的不同是,在下基板的部分TFT-LCD使用的是玻璃基板,LCoS則是矽晶圓CMOS基板。由於使用的材質是單晶矽,線路較細,因此可產生比TFT-LCD及DLP更高的解析度。

除了解析度特性上的優勢,LCoS被看好的原因在於產業支援的完整性。因為這種技術的前半段作業,是典型的半導體製程,後半段則與LCD模組相同,而這兩者的相關製造技術,目前都已經相當成熟。其中前半段的CMOS製程已經有8成以上的良率,與德州儀器的DMD目前的製造技術相較,成熟度明顯地領先,而且也更具成本效益。

目前主要有JVC、Hitachi及三星等多家日韓業者,將LCoS技術運用在大尺寸的平面電視上。而LCoS面板的開發,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日本業者Aurora。臺灣除了中華映管曾經公開展示所開發出來的LCoS電視之外,工研院光電所及大億在光學引擎的開發上,都已經有初步的成果。

大億投影顯示事業部協理莊福明在一次演說中表示:「臺灣因為半導體製造技術的穩固基礎,因此在LCoS技術非常有機會。甚至可以說,這是難得一項臺灣有能力掌握關鍵技術的顯示產業,如果做成了,就可以擺脫技術總是被日商主導的宿命。」

事實上臺灣半導體業界的確十分重視這項技術。由於LCoS的前段半導體製程只要使用目前的6吋或8吋晶圓廠就可以製造,在不需額外投資,另一方面又可充分利用現在本應面臨淘汰資源等諸多效益的吸引之下,半導體業者對這項技術興趣高昂。

聯電的腳步最為積極,該公司去年號召上下游成立了「LCoS聯盟」帶頭推動這項技術。旗下轉投資的聯誠光電也專注面板的開發,並已開始量產。臺積電近期也投入LCoS產品的生產,使用的就是目前幾個8吋晶圓廠中最老舊的一個。

不過因為目前全球LCoS產品的製造技術仍不穩定,特別是後段製程,此外還有賴業者將成本降低,才能進一步大量商品化。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