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訪的438家企業中,拿儲存備援方案與儲存備分相比,採用的情形相差甚遠。對於儲存設備,今年不打算採購的企業僅有118家,佔受訪比重的26.9%,至於備援方案,今年不準備採購的企業達295家,佔受訪比重的67.4%。IDC分析師認為,臺灣企業可能已經淡忘備援的重要。

今年準備導入備援方案的企業中,儲存管理軟體與異地備援可說是兩大重心,在438家受訪企業的票數中僅1票之差。另外,不少企業認為儲存備援方案所費不貲,而且需要耗費更多人力,先天上就產生抗拒感。

至於許多儲存廠商大力鼓吹的SRM(儲存資源管理)與ILM(資料生命周期管理),在調查中的比例相當低,可見臺灣企業對SRM或ILM接受度還不高。438家受訪企業中,僅有16家會在今年導入SRM,而計畫導入ILM的企業更是只有1家。服務業需要儲存管理軟體

以產業區分,製造與金融業對異地備援方案的需求高過儲存管理軟體,排名在第一位。而服務業對儲存管理軟體的需求高,其次則是SAN(儲存區域網路),排名在服務業儲存備援第三位的,才是異地備援方案。

備援方案的採用與產業型態有部分相關。製造業因為全球運籌,需要各地分工,因此各地的製造基地可以互為備援。至於金融業在政府法令的規定下,必須籌建異地備援方案,今年異地備援方案投資自然是少不了。

至於服務業,目前在儲存方案的投資多半處於「備分」,最常使用的就是將磁碟上的資料備分到磁帶,因此今年對儲存軟體的關注也多一些。ILM雷聲大,雨點小?

此次受訪的438家企業雖然僅有1家即將導入ILM方案,但是許多廠商已經開始實行一段時間,只是ILM一詞出現後,才發現早已投入。

儲存廠商認為,異地備援與ILM結合,可說是為企業保了雙重的險。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兩套備援方案加起來,總投資金額相當高,再加上部分企業的特性不需要即時將資料、系統回復,因此對於備援方案,企業的態度是「能省則省」。

從ILM與SRM的接受度可看出一些端倪。推廣ILM的廠商認為,SRM是ILM的一環,因此只要ILM即可。但是在此次受訪的438家廠商中,反而是計畫導入SRM的企業多過ILM甚多,可見ILM還需要再教育。臺灣企業忘卻911教訓?

2001年時,美國發生911事件,當時許多企業資料毀於雙塔的爆炸中。之後臺灣發生917納莉風災,也讓臺灣不少企業的營運資料毀於一旦。

不過,根據此次iThome周刊的調查,438家回收問卷的企業對儲存備分與備援的態度宛如天壤。MIC分析師認為,臺灣企業可能已經忘記911事件的教訓,從3年前的重視備援,又轉回到採購儲存硬體做備分。

部分企業則認為,現在的企業運作實在用不上異地備援機制,沒有必要被廠商牽著鼻子走。另外,部分企業也質疑,許多企業號稱已有異地備援方案,但卻相隔不遠,依國外的標準,根本算不上是異地備援。因此,臺灣異地備援還有許多盲點未除,也是讓企業對備援方案冷漠的原因。

政府的力量足以帶動企業需求,金融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未來在政府對財務資料的嚴格要求下,儲存備分、備援需求應該還會持續成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