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由民間科技業者自發建置的小型衛星傳輸網路,在埔里、東勢及台北三地各設有一台VSAT小型衛星微波接收站,可透過衛星寬頻網路傳遞影音視訊及電腦資料,幫助政府在救災工作中資訊與資料的傳輸與溝通。

為了讓921集集大地震中災情慘重的地區對外能有更好的通訊管道,現在已經有一個由民間科技業者自發建置的小型衛星傳輸網路架設起來,在埔里、東勢及台北三地各設有一台VSAT小型衛星微波接收站,可透過衛星寬頻網路傳遞影音視訊及電腦資料,幫助政府在救災工作中資訊與資料的傳輸與溝通。

這個緊急衛星視訊通訊系統,是由中國寬頻協會、中華電信、中工電訊、艾通科技、百齡電子、邁立肯、宜蘭縣政府等單位協力架設,已在9月28日完成測試,今天(9/29)正式加入救災重建的行列,可為政府、媒體、民間三方面在後續的救災、賑災、家園重建各方面,提供資訊傳輸的管道。資料整合後還將透過SEEDNet,將救災重建的資料透過Internet傳送出去。

這套系統是以C-Band衛星頻道傳輸,可提供756k傳輸頻寬;所使用的視訊傳輸器(Codec)除支援V.35通訊協定,可進行視訊會議外,也支援T.120通訊協定,能提供Video、Audio,及Data(電腦資料及軟體系統),透過衛星傳送,進行災區與台北控制中心間的雙向傳輸。

位於台北的控制中心則應用「視訊多點控制系統」(MCU),透過ISDN 線路,提供中外媒體、家屬及民間任何擁有視訊設備(Codec)的機構,如學校、醫院、救災團體,直接以ISDN線路撥入MCU,即可同時多點進行視訊、通訊的連線。

小型衛星系統在救災重建工作上,能夠發揮怎樣的功能呢?中國寬頻協會指出,之前在南投救災中心前進指揮所雖已設有一組衛星通訊的視訊會議系統,與消防署救災中心聯線,但是它只能單點對單點,不能進行多點會議;所使用的Ku-Band衛星頻道較易受陰雨天候影響;而且只支援v.35協定,無法傳送資料。在災區連上Internet不易的情況下,如要傳送一些資料、檔案,這套視訊系統將無用武之地。

而目前架起的這套衛星視訊通訊網路,則是利用C-Band傳輸系統,訊號較不易為天候干擾,並同時支援v.35及T.120的傳輸協定,將從聲音及影像的傳輸,擴大到資料的傳輸。因此電腦中的資料也可傳送,網際網也可連結在一起;如此在各救災地區間的溝通聯繫,就可不再受限於現有惡劣環境的限制,即使天氣惡劣、電信中斷或交通阻斷,都還是能透過衛星視訊網路互通訊息。台北中央救災處理中心與各救災前進指揮所間如要開會,透過視訊會議就可清楚溝通了。

中國寬頻協會理事長寇世斌表示,這樣的行動完全出是自發性的自費行為。寬頻科技業者在9月22日,因為災區電信中斷,就已想到衛星寬頻視訊通訊的方法。然後由同時也是寬頻協會理事的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協助協調相關事宜,消防署各災區指揮中心協助搭建,中華電信協助線路鋪設及提供ST-1衛星傳輸,宜蘭縣政府也借出一具小型衛星天線。

這些天來,在埔里、東勢及台北艾通科技大樓所在地,架起了三具衛星天線,並進行測試,在27日已有清楚的影像傳回台北及中央救災處理中心;所有的相關設備,也已於29日上午十點正式移交給中央救災處理中心統籌運用,加入921大地震救災重建工程。

在這次行動中,民間業者所提供的資源包括MCU、衛星天線、衛星通訊頻道、ISDN線路及PRI線路、Codec視訊傳輸器等等,總計價值在台幣5、6千萬元左右。

該協會並指出,消防署目前正在評估,未來國內的緊急救難網可能也會採用衛星通訊系統,以免在電信網路中斷的情況下,在救災行動中仍能保持通訊暢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