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利用Amazon的各種雲端服務,來打造高擴充性架構的官方網站和影音串流服務,即時向全球民眾發布最新火星登陸資訊。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為了解答這個引發全球科學家和天文迷爭論多年的疑惑,美國發射了好奇者號無人探測船登陸火星展開各項探測活動。為了即時發布登陸過程的實況影片,以及各種最新的火星地面照片,美國太空總署利用了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服務,打造出足以承載全球民眾使用規模的影音串流架構。

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11年11月26日發射了好奇者號前往火星。經過8個月漫長飛行,終於要登陸火星。好奇者號從火星大氣層降落到地面需要7分鐘的時間,全球有成千上萬的民眾想要即時看到這7分鐘的實況影片,但NASA估計,這個串流架構必須要能承載上百Gbps的傳輸流量,才能讓全球民眾以接近實況轉播的速度來播放登陸影片,這個前所未有的影音串流架構,遠超過了NASA旗下噴射推進實驗室現有IT架構的能力。所以,NASA決定採用Amazon的AWS服務來解決影音串流架構的高擴充性和高效能需求。

NASA大量使用了多種AWS的服務,從設計、開發、測試到部署,只用了幾個禮拜的時間,就完成了火星任務影音發布網站和串流影片架構,包括了用來發布串流影片的Adobe Flash Media伺服器,並建置nginx快取層來加快常用內容的瀏覽速度,再搭配Amazon的DNS代管服務Route 53以及負載平衡服務ELB(Elastic Load Balancers ) 來分散跨地區資料中心的負載,最後透過Amazon的CloudFront來發布內容。這個影音串流架構需要的系統都建置在Amazon 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 )虛擬機器上,並組成了一套影音串流基礎架構包(stack)。

NASA租用了Amazon全球各地區資料中心的EC2虛擬機器,打造出了很多套這樣的影音串流基礎架構包,每一套可以承載25Gbps的流量。NASA再利用 Amazon CloudWatch 服務來監控這些基礎架構包的瞬間高峰流量,若突然有大量瀏覽需求出現時,系統可以透過自動化指令,即時擴充更多虛擬機器來分擔流量。用開源NAS平臺統整雲端儲存,隨時擴充網站容量

除了影片串流架構外,NASA也建置了一個可以承載大量使用者的火星計畫官方網站。NASA使用開源內容管理平臺Railo來建置這個官網,民眾可以透過這個網站取得火星任務的最新資料,以及所有過去釋出的圖片和影音資料。Railo網站同樣建置在EC2虛擬機器上,並利用一套執行在EC2虛擬機器上的高擴充性NAS平臺Gluster,將多個Amazon EBS(Elastic Block Store)儲存區塊組合成儲存池來保存網站上的各種靜態資料,Gluster可隨時增加新的EBS區塊來擴充容量。不過,Railo還需要搭配關聯式資料庫,所以,NASA另外使用了Amazon關聯式資料庫服務RDS中的跨資料區MySQL資料庫服務。和影音串流架構一樣,NASA建置了多套內容管理平臺的伺服器,伺服器之間同樣使用Amazon Route 53和ELB來處理負載平衡的需求,以及使用CloudFront服務來發布內容。

透過Amazon的服務來打造火星計畫的影音和網頁發布服務,NASA就不需要自行建置實體設備,也因此大幅縮短了火星計畫官網上線的時程,從幾個月時間縮短到數個星期就能完成。未來NASA還打算利用AWS虛擬機器來處理大量的火星探測資料。

NASA的IT轉型目標,優先採用雲端服務
不過,這不是NASA第一次使用雲端服務,NASA向來是美國政府機構中最積極善用雲端服務者,NASA資訊長Linda Cureton在NASA官網部落格中表示,航太領域正面臨了新一波的IT轉型,所以,NASA在2011年6月發表的IT資源管理戰略計畫中,核心原則就是要盡量使用雲端服務或共享服務。Linda Cureton甚至還在2012年指派了一個專責推動IT轉型的副資訊長 Gary Cox,來協助NASA進行各項IT整併和服務派送的整合。採用Amazon雲端服務來打造火星任務網頁只是NASA這波IT轉型的其中一項嘗試,Linda Cureton估算,用雲端服務打造官方網站的模式,每年可以幫NASA省下1百萬美元的IT投資。文⊙王宏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