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維基共享資源;作者:Rock1997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在今年3月年滿25歲,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科學家Tim Berners-Lee是在1989年的3月提出WWW的提案,這個提案最初是為了建立更有效率的CERN系統,最終卻成了對人類有深遠影響的全球網路。

WWW有兩個生日,一個是Berners-Lee於1989年3月12日提出該提案時,另一個是全球第一個WWW伺服器在1991年8月6日誕生之際。日前Pew發布了網路25周年研究報告,說明這25年網路對美國人生活產生的影響,則是以3月12日為Web的生日。

WWW的本質為一個透過網路與超連結(hypertext)文件互動的系統,允許使用者利用瀏覽器檢視包含文字、圖片、影像或其他多媒體內容,同時可藉由超連結在它們之間遨遊。

之後WWW即快速發展,Pipex在1992年於英國推出撥接網路服務,是英國第一家ISP業者;CERN在1993年4月釋出了WWW的原始碼,同年年底全球即有超過500台網路伺服器,1997年全球已經有超過1萬台的網路伺服器,其中有2000台屬於商業用途,並有超過1000萬名網路使用者。

隨著WWW普及而來的是各種商業活動,Amazon在1995年以全球最大線上書店現身,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微軟也在同年推出IE瀏覽器;全球最大搜尋引擎Google則是在1997年問世。

然而,過於快速的發展一度讓市場無法承受,就在網路公司的市值狂飆之後,2000年的 .COM風暴席捲全球,主因在於大多數的網路公司燒錢迅速,卻未有明確的獲利模式,在投資虧損下,投資人紛紛縮手,除了標榜 .COM的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外,也有不少 .COM公司關門大吉。

經過幾年的整頓與沈寂後,WWW再度重生,寬頻服務興起,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在2004年誕生,全球最大視訊分享網站YouTube在2005年推出,微型部落格Twitter於2006年發表,蘋果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則改變了行動網路的風貌。接著蘋果在2008年發表App Store,於2010年推出iPad,行動照片分享服務Instagram也在2010年問世。

2013年8月,Google領軍設立A4AI廉價上網聯盟 (Alliance for Affordable Internet, A4AI),結盟各公私機關,與WWW基金會共同推動廉價的固網與行動網路服務,以造福新興市場,並鼓吹由各政府立法保障的網路人權。(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