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4年前,逢甲大學的第一任資訊長,也就是現任校長劉安之,在行政院的邀請下,參訪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整個行程的為期天數雖然不長,但是過程中所感受的震撼,已經讓他當下就決定,要透過CMMI來改善逢甲大學的軟體研發流程,進而達到軟體研發能力成熟度提升的目的。

而且這個想法並非只是一時興起,透過電子郵件,劉安之把這個決心,從印度傳回了臺灣。逢甲大學資訊處隨即展開評估,2004年開始著手導入CMMI,在經過22個月的陣痛之後,2006年初正式通過CMMI Level 3的評鑑,過程中,資訊長的位置已經交棒到楊東麟手上,整個團隊成員的家庭還添加了3個寶寶,楊東麟表示,CMMI不僅會在逢甲大學資訊處生根發芽,相關的經驗還會成為逢甲大學資訊系所的教材之一。

4年前臺灣對於CMMI還很陌生,顧問、工具都不好找
當初,CMMI雖然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種共同評鑑標準,並且被廣泛的應用在不同行業別裡面,但是在臺灣,4年多前還只是一個開始,大部分的企業,甚至不知道什麼是CMMI,對於CMMI究竟是一個工具還是一套可以落實的方法都相當模糊,整個臺灣市場的發展,還處在教育階段,對於已經決定要導入CMMI的逢甲大學來說,想要立即導入根本就困難重重。

逢甲大學的IT發展雖然相當早,但是對於CMMI的了解也相當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逢甲大學在決定導入初期,就開始尋找外部顧問協助導入,不過礙於CMMI的發展才剛剛在臺灣起步,因此,可以提供CMMI顧問服務的單位少之又少,僅有的幾家也缺乏相關導入經驗,當然,更遑論學校單位的導入經驗。

然而,學校單位導入CMMI,所考量的重點可能與一般企業不同,楊東麟表示,目前臺灣的CMMI導入,大多是以軟體開發商為主,而這些軟體廠商的開發型態,是以新產品的開發為主,逢甲大學的系統開發需求,則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在既有系統上新增功能,部分顧問或工具廠商卻只能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方法,無法顧及軟體開發型態的特殊性,在相關資源缺的情況下,逢甲大學只好暫緩CMMI導入,並且從ISO 9001做起。

取經印度,先做ISO 9001,再做CMMI,直接挑戰Level 3
事實上,逢甲大學先做ISO 9001,再做CMMI的策略,並非首創,而是效法印度的相關經驗。楊東麟表示,逢甲大學在2002年通過ISO 9001認證之後,2004年3月接著展開CMMI導入作業,並且在2006年初正式通過CMMI Level 3評鑑,一路走來,重新檢視ISO與CMMI,兩者之間的管理流程確實可以相互對映,比較大的差別,在於ISO 9001的要求比較概要,CMMI的要求則更為細緻,以作業流程改善來說,ISO 9001就只有提及要做到作業流程改善,CMMI則是提供了更多更具體的做法建議,諸如每周定期開會一次檢視作業流程改善等等。

對於逢甲大學來說,先做ISO 9001再做CMMI,雖然是屈就當時環境的一個做法,但是有了ISO 9001的基礎,才讓逢甲大學有機會直接挑戰CMMI Level 3,除此之外,由於ISO 9001所帶來的效益,已經得到研發團隊的認同,加上ISO 9001與CMMI之間可以相輔相成,因此,CMMI不僅可以在ISO 9001的基礎上延伸,同時也加速凝聚CMMI的導入共識。

不過,在CMMI的導入過程中,逢甲大學仍舊花費了將近半年時間制定流程。楊東麟進一步說明,逢甲大學的CMMI導入計畫,可以分為6個不同的作業階段,其中除了規畫階段,是由評鑑委員主導,並且進行現況與CMMI的差異分析之外,接下來的專案管理、開發管理、文件管理以及度量分析等流程制定都相當費時,而流程制定完成之後,才能以部分專案試行,然後才是全面推動流程以及評鑑規畫、持續改善等作業。

CMMI的流程改造,必須擴及組織調整
逢甲大學為了徹底改善研發流程,除了遵循CMMI的要求進行調整之外,還把每個作業環節隱含到流程之中,對此,逢甲大學特別成立了「流程改善小組」以及「流程督導小組」,楊東麟表示,通過CMMI Level 3的評鑑之後,還要能持續性的落實,才能真正發揮CMMI的效益,因此,除了需要把每個作業環節融入流程之外,還需要透過組織運作的力量持續監督。

相較於過去,逢甲大學的系統開發流程,在導入CMMI之後變得相當嚴謹,其中包括決策流程、風險管理、度量分析等,都是因為導入CMMI才新增的流程,以系統架構設計的決策流程來說,過去的做法大多是由資深人員主導,並且決定採用什麼技術來完成系統架構設計等,但是導入CMMI之後,整個決策流程將從個人主導轉變成團隊共同決策,而決策的方式也會有一些評量指標,諸如技術的普遍性、開發速度、維護的方便性、技術難度以及可重複使用性等等。

除此之外,風險管理也值得一提,過去的系統開發經驗,甚至從來沒有用風險的角度去檢視,系統開發的結果與需求不符所造成的問題與影響。然而,需求不易確認的問題卻始終存在,因為,在逢甲大學,不論是需求單位或是系統開發單位,都是二級對二級單位的人在執行,這樣的運作情況,往往會出現的問題,就是一級單位所提出的需求,很容易在執行單位的訊息傳遞過程中產生落差,對此,導入CMMI之後,所有的需求不僅需要文件化,同時還必須得到一級單位的核可,而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也會分階段讓需求者重新檢視,若有問題將可儘早導正。

至於專案管理方面的流程,也因為CMMI變得更加完善,逢甲大學甚至還因此成立了「專案管理辦公室」,過去逢甲大學的專案管理,因為缺乏標準化的品質管理檢核作業,因此,都是由比較具有經驗的單位主管,負責專案開發的品質檢核,這樣的運作情況,不僅會增加單位主管的工作量,只要專案數量一多,也容易發生顧此失彼的問題,現在,隨著CMMI的導入工作完成之後,品質管理的檢核作業也跟著標準化,例如專案計畫書的撰寫等,而品質管理的工作,也交由專案管理辦公室承接。

楊東麟表示,目前逢甲大學雖然已經通過CMMI Level 3的評鑑,但後續是否要接著挑戰Level 4、Level 5,還沒有具體的規畫與討論,對於逢甲大學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ISO 9001與CMMI的流程進行整合,因為當初的CMMI的評鑑,主要是侷限在系統發展組以及資訊服務中心,並沒有擴及系統維運中心以及資源管理中心等其他單位,未來則將視情況整合ISO 9001與CMMI流程。文⊙楊惠芬

CIO小檔案-楊東麟
逢甲大學資訊處資訊長
●學經歷: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在美國工作將近6年的時間中,擔任過IBM的軟體工程師以及AT&T Bell實驗室的領導研究工程師。1991年返臺擔任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2001年升任教授與系主任,2003年正式接任資訊長職。
●專長:資料庫系統與資料採礦、計算機網路與應用、軟體工程

公司檔案-逢甲大學資訊處
●1969年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隨著設備與人力不斷擴充,1986年轉型為資訊中心,2001年再度升級為「資訊處」,成為逢甲大學的一級單位,負責訂定資訊政策,系統建置、開發與維運等。
●IT預算:平均每年2000~3000萬元
●IT人力:56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